第C4版:浙江供销

萧山农资惠农有创新

  农资保障供应与服务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杭州萧山区既是一个工业强区,也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有79万亩耕地,其中种植粮食75万亩、蔬菜47.5万亩、花卉苗木27万亩,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家禽畜牧、茶果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年需化肥15万吨左右、农药1万吨左右。萧山区供销社创新便民惠农服务举措,不仅提升了供销系统在农民心目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也提高了供销系统农资的市场占有率,较好地发挥了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作用。
创新一:“绿卡”直供惠农
  7月下旬,正是单季稻分蘖孕穗的重要时期。7月22日上午,义桥镇丁家庄村的省级优秀种粮大户丁海洋顶着烈日,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和水肥情况。
  看到有一辆满载化肥的农用车开到自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丁海洋赶忙放下手中的农活,前来迎接。
  萧山区农资公司总经理王仁炎上前握住老丁的手,关切地问道:“水稻长势如何?对农资有什么需求?”老丁憨厚地笑道:“有供销社和你们农资公司的支持,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秋粮长势也不错。”王仁炎指着旁边的农用车说:“今天我们专程到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来看看,顺便赠送1000公斤水稻专用肥。这些专用肥是根据当地土壤情况专门配置的,可促进水稻分蘖和谷粒饱满。”老丁感激地连忙答谢。
  在老丁的简易棚内,当王仁炎一行向老丁征求对农资供应与服务的意见时,老丁说:“对农资服务我很满意,现在不愁买不到,只要一个电话,公司直接配送到田头,现在种粮快活多了。”
  当天,区农资公司还给戴村镇南三村、新湾镇宏波村的市区级粮食示范基地送去了水稻专用肥各1000公斤。
  据悉,区农资公司向全区150户种粮大户和有关专业合作社发放《农资直供绿卡》,给予“四优先、一保证”的批发价优惠和送货上门服务。公司还根据当地土壤营养情况,为农户、专业合作社提供测土配方供肥等科技服务。目前,公司已与228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农资直供配送服务关系。
创新二:网上供销便农
  近日,萧山石岩供销农资连锁店不仅店面焕然一新,商品分类摆放、井然有序,而且装上了电脑,接通了宽带,农民在这里购置商品就像在逛城里的超市。一位光顾这里的苗木大户欣喜地说:“在农村市场上不容易购买的专用肥药,我们只要告诉店老板,他就会通过网络联系,没几天就能拿到货。前些天,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购得了500公斤专用肥。”
  按照“实体+网络”、“手机+电脑”的模式,萧山的网上供销已全面启动,集农资商品贸易、综合信息服务、物流集散、业务代办四大功能于一身。通过网上供销搭建的农资服务平台和农资连锁实体店,线上订单、线下配送,不仅减少了流通环节,也减少了物流配送时间,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便捷采购。
  这样一种被业界称为“农村版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年底前将在萧山区的主要农业乡镇全面推开,以直营的价格优势惠及农民。
创新三:“送医”上门支农
  8月28日上午,临浦镇蔬菜种植大户徐大伯来到临浦农资科技下乡服务现场,见到了熟悉的省农科院研究员金梅松,硬是把他拉到自家的田头,请他为榨菜“看病”。这是区供销社农资商品应用技术顾问团在为农服务活动中常见的一幕。
  连日来,区供销社专门邀请省、市、区的农业专家成为庄稼医院的高级“医生”,请他们走进田间地头“问诊把脉”。8月29日,省农科院研究员金梅松专程赶赴十二工段,为蔬菜种植大户杭孙富现场传授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30日,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应金耀,高级农艺师、区粮油首席专家夏国绵到义桥丁家庄村,为丁海洋的早稻“卷叶螟”防治给予技术指导;31日,庄稼医生小董马不停蹄赶到新湾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种粮大户王柏军现场指导直播晚稻稗草防控技术……
  除了上门“送医”外,区农资公司还组建了一支统防统治服务队,对万农粮食合作社社员提供晚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服务面积达11698亩。服务队还连续5年负责实施全区“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一枝黄花”的蔓延和为害。
创新四:品牌农资护农
  7月19日,区农资公司农药配送车将价值2.5万元的杜邦安打、奥绿一号等高效双低(低毒、低残留)农药送到秋琴农业公司。
  据悉,今年该公司承担了萧山区2011年高效双低补贴农药供应商招投标项目,向全区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的2.1048万亩蔬菜基地直接配送供应高效低毒农药70万元,把好蔬菜的农药供应关。
  据区农资公司负责人介绍,之前,公司有20个农资商品科技试验示范项目获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奖,先后与国内的镇化、衢化、新安化工和国外的英国海德鲁、德国拜耳、瑞士先正达、德国钾盐集团等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引进62个环境友好型国内外品牌肥药的区域性总经销和总代理权,有效控制了上游资源,保障了农资市场的供应、质量与安全。同时,公司采取淡季储备和高进低出等做法,不仅保证了农资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而且像尿素、碳铵等大宗商品均比周边县市每吨低20-40元左右,有效遏制了农业成本的增长。今年公司加快了品牌农资商品的推广与应用。
  据区消保委公布的《年度消费报告》显示,近3年来,在该区平均每年2000件左右的消费投诉案件中,农资消费投诉不到投诉总量的0.01%,农民对农资商品质量比较满意。
方贤满 谢沛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