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姚力丹
台州路桥区金清镇农民阮小聪有着多年莴苣种植经验,而这几天,他却整天对着自家的10亩莴苣地愁眉苦脸,“没想到居然买到了过期种子,亏了钱不说,还耽误了农时。”阮小聪告诉记者,9月8日,他在金清镇某农资经营店购买了15包由福建永安市大绿洲种子行生产的“莴苣3号”种子,当天就播下了地。“因为以前没有种过这个品种,所以当时我只播了其中的9包。”阮小聪和往常一样,给种子盖上遮阳网,每天按时浇水,可几天后,地里的出苗情况却让他大吃一惊,“出苗率低得离谱,只有零零星星的几颗苗。”
不会是买到坏种子了吧?着急的阮小聪连忙翻出剩余的种子,仔细查看包装袋后才发现,原来这批种子的生产日期是去年6月30日,保质期是380天,也就说已经过了保质期了。阮小聪按照种子外包装上的电话联系上了永安市大绿洲种子行,公司一位姓汪的负责人表示,这批莴苣种子的保质期只有一年左右,过了保质期的种子是不能使用的。
阮小聪告诉记者,虽然经过协商,农资店答应给他免费更换今年的新种子,但农时已被耽误好几天,“我的承包地在11月就要到期了,如果因此延误了收成可就麻烦了。”
记者在行动
接到阮小聪的反映,记者迅速联系上了路桥区农业执法大队,该队立刻派人前往农资经营店进行调查。截止记者发稿时,当地已对这家销售过期种子的农资店作了处罚。执法大队大队长余岩俊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定期抽查中,凡是被群众投诉过的农资店,都将被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严查其整改情况。
路桥区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唐卫国表示,对于阮小聪来说,现在要尽快重新播种,以免耽误农时,他们会派相关专家前去进行现场指导,尽量减少他的损失。同时,他还建议,农民在选购种子时应多留个心眼,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去正规的农资店购买,并且一定要保留购买凭证;其次,在购种时,要注意外包装上的标签是否规范,有无篡改情况;第三,要注意看清产品标签的内容,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第四,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新品种没有把握,播种前可先拿出少量种子试发芽,同时要保留一些种子作为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