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近期肉价、蛋价的上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鱼这个美味。人们爱吃鱼、常吃鱼,但真的知道怎样吃鱼才健康吗?前段时间有媒体对国人吃鱼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超过5000份的样本显示,接近一半人一周至少吃两次鱼,达到了专家推荐的吃鱼标准,但在吃什么鱼和怎么吃鱼上,却仍存在着较大误区。其实,“对症吃鱼”,才能真正体现鱼的食用和医用价值。
鱼是进补好食品
鱼也有“个性”
鱼是进补好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不同的鱼功效不同,具体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温补类,如鲤鱼、黄鳝、泥鳅、带鱼、草鱼等。这些鱼都偏热,有补血、补气的功效,但是热性体质和有皮肤病的人要尽量少吃。一般温补类鱼都没有鳞片,而且颜色较深,但鲤鱼虽然有鳞片,却颜色较深,也属温补类。
二是平性类,如黄鱼、鲫鱼、鲤鱼、鲈鱼、沙丁鱼、鲭鱼等,这些鱼不管寒性和热性体质的人,都可以吃。
三是凉性类,如墨鱼、甲鱼、鱿鱼等,一般在夏季或者属于热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吃。
鱼肉搭配更健康
鱼是否吃得越多越好呢?以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标准,每个人一天应该吃50—100克鱼肉,而禽肉和畜肉只能吃50—75克,鱼肉确实应该比其他肉类多吃一些。成人一周吃半斤左右的鱼虾是基本量的要求,尤其是深海鱼。
但鱼类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数鱼肉中的矿物质铁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应该几种肉搭配起来吃,鱼肉略多一些为佳。
烧鱼方式五花八门
据抽样调查,国人吃鱼首选“清蒸”(20.49%),其次是“炖汤”(19.64%),“水煮鱼”排名第三(15.36%),煎、炸分列第四和第五。
专家认为,清蒸的确是比较健康的吃鱼方法,因为烹调温度较低,能很好地保证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被破坏。
炖汤也很不错,经过长时间炖煮,鱼头里丰富的胶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钙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目前,国外流行的吃鱼方法是烤鱼,但这并不是国内餐厅里流行的泡着好多红油的“重庆烤鱼”,而是以日式餐厅中“晒烤青花鱼”为代表的烤鱼。它的具体烹调方法是用文火长时间烤制,不但香味十足,营养损失也很小。
吃鱼,要因人而宜
吃鱼应有“明确分工”,除了分享美味的鱼肉,鱼身上一些看似多余的“零部件”可别扔了,完全可以根据人的不同需要挑着吃。
鱼脑鱼眼让小孩多吃
鱼脑中富含俗称“脑黄金”的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大脑发育,DHA还能促进孩子的眼视网膜发育。所以建议在做鱼的时候,不要把鱼眼烧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鱼眼对补眼更有好处。
年轻人多吃鱼肚鱼皮
鱼肚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鱼皮是养颜护肤的保健佳品。
中老年人多吃鱼鳞
鱼鳞是天然的补钙剂,中老年人可多吃。鱼鳞可做成“鱼鳞冻”,把鱼鳞洗干净放入清水,炖七八分钟至鱼鳞卷起即可,等冷却凝固时就可吃了。
少吃鱼头鱼籽
虽然鱼头富含营养,是其他部位的2-3倍,理论上说多吃鱼头确实有益健康。但是鱼头被污染的状况常比鱼肉严重,这是因为许多化学物易溶于脂肪中,而鱼头、鱼籽是脂肪和胆固醇等物质的富集区,亦成为各种农药和有毒化学物质的富集区。
鱼血鱼骨都是宝
鱼类的血量相对较少,一般只占体重的2%左右,但却有着极大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鱼血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大量营养物质。鳝鱼血具有祛风活血、壮阳等功效;黑鱼血活血通络,治筋骨不舒;甲鱼血与干石灰粉混合阴干,研末撒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等。但河豚鱼血有毒,不可食用。
鱼骨治病已有千年历史,常用的有鳖甲骨治肺结核潮热;乌贼骨治疗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鲤鱼嘴骨入药煎剂,治疗胆囊和膀胱泥沙型结石;黄鱼脑骨中药名为鱼脑石,可研末入药冲服治鼻窦炎,也可治结石。
吃鱼四忌
生吃鱼片,“肝吸虫病”找上你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
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
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
病,甚至诱发肝癌。
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
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被感
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病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片而染病。
特别提醒:不少人以为生鱼片用酱料和醋
拌过,就能杀死其中的肝吸虫,但事实上不要说调味品,就算把鱼片投入90℃热水中,煮的时间不足也不能将之杀死。
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
其实擅吃鱼胆极其危险,因为鱼胆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都有可能导致中毒。
特别提醒:个人千万不能擅吃鱼胆,有食用要求的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合理摄入。
空腹吃鱼,惹来“痛风”大麻烦
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
绝大多数鱼都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病情。
特别提醒:在吃鱼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杂粮粥、荞麦粉、芋头等,用餐中可食用一些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马铃薯等,以此平衡体内酸碱度。
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但这实际上是个认识误区。
不管是人工饲养的还是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还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此外,活杀现吃的话,鱼蛋白未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特别提醒:购买活鱼后可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而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因为放置一段时间后,鱼肉的结缔组织开始软化,此时烹饪味道最佳。
四类情况不要多吃鱼
痛风: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一种物质,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肝硬化: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
结核:此类病人服用异烟肼药物时,如果同时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推荐菜:
豆腐烧鱼
虽然豆腐和鱼都属高蛋白食物,但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都存在缺陷,两者合吃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摄入营养。同时豆腐中蕴藏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钙元素,而鱼肉又富含可以促进钙元素吸收的维生素D,两者相加,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20多倍。所以豆腐烧鱼是一种很好的搭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