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油茶园病虫害怎么防治、林下经济怎么发展、竹林怎样增产……专家来了,农民问个不停

农林科技送到大山里

  “山上可以种果树,果树下面还可以养殖、套种,有了教授们的指导,我相信同样一块土地,明年肯定还可以增收。”“我们的油茶品质比较好,但是产量太低,有没有什么技术既能保证油茶品质,又能增加产量?”“我每年施的肥料并不少,为什么竹笋产量却一直难以提高,是肥料有问题还是施肥方法不对,希望专家们能帮我们看看……”
  9月6日到8日,浙江农林大学1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科技服务团,分成两个科技服务小组,深入衢州市的柯城、常山、开化等地,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现场咨询、下乡指导等方式,为当地农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农民朋友也抓住机会向专家们讨教相关技术。
  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五十都的省级生态油茶精品园里,浙江农林大学经济林专业的戴文圣教授,一边了解当地油茶的种植情况,一边针对农户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针对当地部分油茶园病虫害较重,且难以根治的现状。戴文圣建议,有关部门应牵头开展防治行动,全面统一实施防治工作,尤其是部分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区,应该痛下决心全面清理,否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对于油茶的大规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仔细调研当地的油茶发展现状后,戴文圣认为,当地的油茶品种和栽培技术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广大农民长期习惯了粗放式经营模式,政府不补贴就舍不得投入,使得油茶增产难以持续。农民朋友只要转变观念,加强抚育管理,油茶增产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常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举办的林下经济发展讲座,吸引了很多种养大户参加。不少农民通过讲座,不仅对林下经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坚定了发展林下经济、让同样的土地收获更多效益的信心。“有了斯教授的技术支持,我明年也准备在果树下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路。”农民周根富说。
  开化县桐村镇是一个竹产业大镇,由于缺少技术支撑,不少竹农虽然精心养护自家竹林,但竹林一直难以增产。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余学军了解情况后,和当地竹农们一起走进毛竹林深处,仔细查看毛竹栽培模式。他发现,当地农户给竹笋施肥的时间主要在9月份,施肥方法以打洞施肥为主,这不是很科学。
  “毛竹施肥最好的时间应该在每年的5月份,9月份施肥缺少科学依据,这个时候再施肥对冬笋的生长已来不及了;农民朋友普遍采用的打洞施肥法,虽然可以节约肥料的使用量,但是也不利于竹林的可持续经营,相对来说开沟施肥更科学合理。”余学军建议广大竹农,要提高竹笋的产量,除了要对竹林进行科学管理外,挖笋的技巧也很重要,尽力采取挖坑而不是开沟式挖笋,避免损伤竹鞭,以利竹林生长和来年丰产。
  据介绍,利用各种机会推广农林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如今已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们的自觉行动。该校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不仅重视科研工作,更重视将实验室里的成果进行推广,学校专家教授们已先后将500多个项目的科研成果,播撒在浙江的农村大地上,并先后为地方群众新增产值超过50多个亿。
陈胜伟 文/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