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育

三大困境待破解

——关注乡村教师队伍

  •   编者按:在中国教育中,乡村教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群体。为了农村孩子能念好书,很多乡村教师一干几十年,无怨无悔,他们以一种坚忍成为中国教育的脊梁。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向广大教师致以最崇高敬意的同时,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关注一下农村教育。
      9月7日下午,温岭市横峰小学学生们把自己做的纸花送给班主任老师,祝愿她教师节快乐。 江文辉 摄
    ●地位困境:孩子长大后不想当乡村教师
    “有7次我让学生写作文: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很少孩子愿意将来当乡村教师。我也问过一些孩子,为什么不想当教师?有些孩子说当教师很辛苦,有的干脆说当教师挣不了钱……说实话,我也不打算让我的孩子以后当教师。”一位教了7年语文的教师这样说。
      与以往教师在乡村是“先生”的地位相比,现在很多农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后再回到农村,尤其是不愿意让孩子当农村的教师。很多乡村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也不高,一些教师甚至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如进城务工人员。
      造成乡村教师地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待遇低,尽管国家一直在提高教师待遇,但乡村教师的收入依然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大部分在每月1000-2000元,月工资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教师占8.9%,2001元以上的占26.2%。具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教师的月工资总收入最多,每月1500元以上的达到80.4%,而西部地区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为65.2%,中部地区的教师相对较低,为48.3%。
      很多人觉得教师收入中补贴占很大一部分,但实际上有补贴的教师不到30%,且普遍不高。其中小学教师的专项补贴状况要优于初中,高中教师的专项补贴是最少的。很多教师表示,现在教师的工资和公务员的差不多,就是奖金、福利差距太大。
    ●生存困境:教师像一直上紧了的发条
      天台县平桥中心小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说:“我们教语文的一直做班主任,每个星期有很多任务,学校有很多比赛,如棋类、写字、文娱比赛等,每天还有三项竞赛(两操、卫生),感觉很累且压力不小。”
      在访谈中乡村教师们表示,由于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升学率仍然是县里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指标。尤其是农村中学,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教师们不得不牺牲课余时间,加班加点。
      调查还发现,每周10课时(不含10课时)以下的教师占 16.2%,10-15课时占50.7%,16-20课时占27.7%,21课时以上占5.6%,有个别教师每周40课时。差不多一半的教师需要带早自习,而晚自习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意味着他们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
      不过,让教师们觉得累的不只是时间,而是名目繁多的比赛、检查、考核。一位乡村教师说:“尽管我们的生源很差,但为了完成规定的升学率指标和考试排名,为了不被淘汰,我们不能有丝毫放松,像一直上紧了的发条,弄得人筋疲力尽。”还有些教师的压力来自名目繁多的评审,如桐乡市茅盾中学教师的评审条件包括专业知识、文化测试、教育实际情况、班主任工作、导师制、教科研、计算机……
      桐乡市崇德小学一教师说:“现在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对老师要求越来越多,从考普通话开始到考计算机,有段时间我们地方上还要考心理学,还有学历,我们的原始学历实际上是中专,后来考大专,现在考本科,还没到头,最好还能往上考,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还有现在评高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每年都增加点新的东西要考,比如去年增加了理论考试,今年除了考理论,还有人事部的计算机考试要合格,听说以后可能要面试,要答辩。”
    ●发展困境:素质难以提升
      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乡村教师职业提升处于困境之中:培训不多而且质量不高。
      调查显示,高中教师的培训机会要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的培训机会要多于小学教师。在接受过3次以上的培训的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的比例最高,为38.7%,中部最低,仅为9.1%。
      在教师的培训方式中,以讲座方式进行的培训最多,其次为参与式培训,再次为开会的形式,观摩式的培训次数最少。并且这些培训形式化倾向严重。一位年轻男教师说:“我认为观摩课的演戏成分太大,好多观摩课是为了竞争,为了名义,在实际中很难应用。比方说,我们这有一所小学,3个教师6个班,3个复式班,怎么用?”
      也有教师表示只有少部分骨干教师才有机会出去培训,一般教师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有的教师甚至说他们连省城啥样子都不知道。
      天台县雷峰初中一位教师说:“现在的教师培训主要是讲座的形式,讲他的一些观念,很少考虑我们的实际需要。主讲者不少是县里和市里的老师,他们主要讲他自己是怎么做的,跟我们这里的实际脱节,与我们的互动比较少。现在的培训归纳起来有两个问题,一个培训师的问题,一个是培训的组织问题。一两百人的培训,在乎你到不到,不在乎你学到什么。”
      不过,也有一些乡村教师存在惰性。天台县一位校长说:“如果真正想学,真的能学很多东西,关键是许多老师把这种学习机会浪费掉了,没有很好地去利用。这个情况比较普遍。”
    袁桂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