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嵊州鹿山街道两湾新村一处果园里找到朱樟浩时,他正在为桃树修枝。朱樟浩说,可别小看了这点活,平时多管理一点,来年就多收获一些,果品的质量也会好很多。
他种的水果从来不愁销路
在两湾新村,水果种植是不少村民的经济来源。在村里,要问谁种的水果最好,大多数人都会推荐朱樟浩。朱樟浩种植的果园面积并不大,只有五六亩地,但效益却比别人的好。他种的桃子和李子,市场价要比别人的高出每公斤五角至一元,而且不用出门去卖,就会有当地和杭州、上虞、慈溪等地的客户打电话来订购。因为数量有限,朱樟浩还有个自己的规定:谁打来的电话早,就卖给谁。因此,有些老客户因打来电话迟,没有买到水果的事也时有发生。
今年57岁的朱樟浩种植水果已有十几年了,他没有别的副业,就是一门心思扑在这几亩果园里。如今,他妻子在嵊州市区打工,孩子也长大成人,几亩果园就剩下他一人打理。笔者在他的果园里看到,里面只种了两种果树,桃树和李树。桃子倒有三个品种,分别是五月中下旬采摘的早熟桃“大观”、六七月份采摘的“南桃王”、8月份采摘的黄桃。在这个不大的果园里,采摘期从5月份开始到8月中旬,大约3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朱樟浩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一年中的收获之季。
他管理果园有一套
问起朱樟浩种植水果的“秘诀”,只有两个词:一个是勤劳,一个是经验。他说自己没有多少文化,说不出什么大的理论,但十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什么时候修枝,哪些枝能修,哪些不能修,都是凭着感觉。而这份感觉,说到底,是对土地的热爱。“我是一个农民,靠土地吃饭,总要把手头这点事做好了。”他说。
这段时间,黄桃刚刚下市,朱樟浩就开始帮黄桃树修枝。手起手落间,一些他认为不需要的枝条就被剪掉,以给那些有用的枝条留下更多的养分。朱樟浩说,很多人这个时间是不修枝的,桃子采摘后,就任由桃树生长,直到来年,而其实这段时间的修枝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晚熟桃的话,以中伏天气修枝为最好;接下去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施有机肥了,到11月份叶子落掉后再修一次枝。冬天也不能闲着,要帮果园开地,让土地在来年更好地为果树提供营养……这样算下来,其实一年到头,都有活要干。
正是这样的精心料理,朱樟浩种出的水果不单品相好,果品匀称,且甜度高。他种的红李,别人卖1元/公斤,他的能卖到4元/公斤,客户还都抢着买。今年,因为天气原因,桃子的销售行情不是很好,很多种植户的桃子都烂在树上、地里没人要,而朱樟浩种的桃子却被人抢购一空,很多客户都是从周边县市特地赶来买的。
对扩大规模,他有自己的想法
有这么好的经验和销路,为什么不扩大种植规模?朱樟浩介绍,“用心管理一片果园是要花费很多心思的,管理一棵树跟管理5棵树花的心血不一样。如果规模太大,我一个人就管不过来,那样品质就会下降,效益也会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在朱樟浩看来,这片果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每棵树每个果子,都要自己经手,就连妻子有时回家看他太辛苦,想帮他摘摘水果,他都不让。他说,哪些能摘,哪些不能摘,包括摘的方法,都是有讲究的,他觉得还是自己摘比较放心。 马丽萍
编后:
从种植面积来说,朱樟浩只能算是“小户”,与现代农业的科学管理相比,他也完全只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勤劳。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最普通的农民对土地的感恩之心,以及对劳动的热爱。做任何事,只要敬业,只要用心付出,终究会有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