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这几天受弱冷空气南下渗透,我省部分地区午后出现了阵雨。一场阵雨一场凉,气温随之下降,各地的日最高气温普遍在30℃上下,最低气温在23℃左右。省气象台预报,双休日期间,随着冷空气的进一步南下,各地雨水更多,最高气温会降到30℃以下。
夏日的燥热已遁去影踪,天气变得凉爽。按照连续5日平均气温符合10℃≤T≤22℃的首日为秋季开始的标准,“白露”过后,我省各地将从北到南先后入秋。
江南的秋季,其实挺美的,花木依然葱茏,而且有的花的颜色比春季更艳丽,如木芙蓉、秋海棠、鸡冠花等。在杭州,此时满城桂花飘香,芙蓉千姿百态,菊花遍地金黄,呈现出浓浓的秋色,使人心旷神怡。
田野上,秋风送爽,稻浪滚滚……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后,农民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丰收的喜悦。
9月份,节假日较多,教师节、中秋节一过,国庆节接踵而至。天气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据省气象台预测,3天中秋小长假,全省气温起伏都不会很大,11-13日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部分地区有时有阵雨,大部分地区温度为20℃-30℃,早晚的感觉比较凉爽,适宜举家团聚或出游。
这个夏天不算热
刚刚过去的8月份虽然气候多变,但却没有出现印象中的持续高温天气,上旬诡异多变的“梅花”把副热带高压赶出了我省上空,中旬虽有阶段性高温天气,但随之而来的“南玛都”,又给我省东南部分地区带来了暴雨和大暴雨,浇凉了刚抬头的高温天。转眼间,进入“白露”时节,已是夏季的尾巴,此时即使有“秋老虎”出没,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威力大不如前。
回头想想,今年的夏天实在不算热。省气候中心统计,8月1日—28日全省平均气温28.3℃,虽比常年同期偏高0.5℃,但比去年同期偏低1.7℃。今年夏天的副热带高压整体势力比较弱,以杭州为例,截至9月1日,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高温天共34天,气温最高为38.4℃(出现在7月26日),而去年夏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高温天有40天,最高气温到过39.5℃。
当然,目前的凉爽天气并不能说秋天已经到来。气象学上规定,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入秋,而当前杭州的最低气温至少有22℃,要达到入秋的标准还没那么快。根据历史数据,我省一般要到9月下旬前后才真正入秋。
本月天气较舒适
“白露”过后,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增多。常年9月份有4—5次冷空气影响我省。
省气候中心预计,本月将有3次冷空气影响我省,出现在上旬后期、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后期,强度分别为中等、中等偏强和中等。
夏秋转换之际,气温和降水量起伏都会较大。9月份我省月降水量常年平均值为90—210毫米,东南部要高于西南部;月平均气温全省常年在23℃—25℃之间,但变化幅度很大。预计本月降水量我省除东南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外,全省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少,东南部150—250毫米,部分地区250—350毫米,其他地区50—150毫米;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将比常年略偏高或偏高,内陆地区局部还有可能出现间歇性高温天气。
此外,本月中下旬我省仍有可能受台风影响,需引起重视。1951年以来,共有52个热带气旋是在9月份影响我省的,其中有8个登陆我省。
晚稻需防“寒露风”
24节气中的“白露”(9月8日)已过。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俗话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进入“白露”时节,我省通常会有一段连阴雨天气,气温下降,日照减少,影响晚稻抽穗扬花,也影响中稻的收获,故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农气专家说,当前,农事操作上,农民朋友要根据“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确保农业丰收。“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如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20℃,则要防范“寒露风”天气,做好晚稻田间管理,可通过夜灌日排的方式,保证晚稻田间温度。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由于阴雨天气增加,温湿度适宜,易导致稻飞虱等各类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各地要注意加强监测,积极防治,及时控制病害,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