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我省98%的村有了便民服务中心

  截至7月底,全省已有29874个村(社区)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占全省村(社区)总数的98%,基本实现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508.6万余件(次),办结率达98.32%。
  通过全面推进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提高了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的水平,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根据省纪委近日召开的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座谈会的要求,今后各地将不断丰富政务公开内容,拓宽政务公开领域,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加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作用,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尽可能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办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加强对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衔接和工作指导,促进便民服务的规范化;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通过补助、奖励、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经费保障,确保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有效运转。
余勤 颜新文
■延伸说读
便民服务送上门 村民办事不出村
  余姚市三七市镇幸福村的郑大妈发现家中有线电视信号不清,立刻想到了离家不远的村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她联系了镇广电站,技术人员迅速上门进行维修,电视模糊不清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显忠说,他每天要接待二三十个村民,服务内容包罗万象,便民服务中心已成为村民的“百事通”。
  余姚的农村社区建设一直走在宁波市乃至全省前列。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目前所有行政村已全面建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运作体系,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余姚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三个‘全覆盖’。”据余姚市纪委负责人介绍,按照计划,除了实现服务中心全覆盖之外,余姚还将在今年内着力实现服务项目全覆盖和实现规范服务全覆盖。
  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以上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这“十个一”的要求代表的是余姚“标准型”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在尚未建立或正在筹建“标准型”服务中心的村,余姚先建成“简约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并开展便民服务,待“标准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后,再转入标准场所开展服务。
  目前,对于已建立了农村社区的余姚乡镇居民来说,遇到空调工作不正常,房门意外被锁这样的烦恼事儿,只要拨打“96345”便民服务热线,问题便会迎刃而解。“96345”已成为一个社区便民服务的响亮品牌。
  为民众提供便民服务,听取村民意见是关键。余姚在加紧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利用每一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都是村民集聚点的特点,专门设立便民议事厅、民情收集箱等民情民意收集设施,民情收集箱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掌握。村务监督委员除要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监督外,会定期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坐班接受群众反映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收集的民情事项,并向村党组织、村委会转达,督促其认真处理,处理结果通过适当方式向群众反馈。
郁进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