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勾勒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样板田园”,却并未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样板家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将来在城里创业做老板,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大家都想做老板,谁来当农民?近年来,一批工商业主“回跳农门”,津津有味地当起了农民,如海宁皮革大王朱张金到巴西种大豆、海宁袁花天地纸制品厂老板张华昔日跳出农门当老板,今朝重返农门……
坐惯办公室的工商业主缘何再当农民?“老板农夫”经营土地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近日,笔者在海宁袁花镇龙联村对话了“回跳农门”8个月的张华。
一块生姜让小老板怦然心动
过去守着几亩薄地致富无门,不得不四处闯荡,经过一番辛苦打拼,终于有了点积蓄,8年前,张华投资建设了纸制品厂,配套镇上的太阳能企业。
是什么促使这位纸箱厂老板大张旗鼓地加入“农家军”呢?
张华有位亲戚在嘉兴市农业部门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这位亲戚处得知嘉兴新丰镇的“姜稻轮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动了心思的张华,悄悄到新丰镇实地考察,还拜当地一位姓杨的农技师为师。在杨师傅手把手地指导下,张华很快就掌握了“姜稻轮种”技术的要领。别看小小的生姜,种起来还真的很有讲究,如生姜怕水淹,在新丰有句老话:“不怕潮,就怕湿”,为了防止水患,他每亩地花费不少工时开了40厘米深、20厘米宽的水沟,以保持排水通畅。
学会了技术的张华回到老家,与10多家农户签下了70亩土地的转包协议。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华像飞转的陀螺一样忙开了:跑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招兵买马”,平整土地,铺设道路,搞规划,做预算,建大棚,选姜种……
一亩土地的收益有多少
“你的农场现在收益怎么样?”
“呵呵!”张华爽朗地笑了,“你看,大棚里20亩生姜全部卖出,现在已经种上水稻,长势非常好。”
“一亩地的收益有多少?我之前了解过,普通农户一年忙活下来每亩地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尽管张华土地租赁过来才几个月时间,但他已交出了一份让附近村民咋舌的答卷,“我7月份刚收的生姜,每亩收入就有2.5万元,20亩生姜总共进账50万元。”
张华主种的经济作物是新丰生姜,3-6月份是生长期,7月初收获嫩姜后,7-11月份种植水稻,其余时间则种植蔬菜,环环相扣,土地一点也没闲着。“我相信,全年无间隙地轮种下来,一亩地至少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
如此高密度轮种,如何保证土地的肥力呢?张华说,当初他也有这方面的担忧,但镇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说,土地闲置容易导致土地中氮等元素的流失。姜稻轮种,反而能保证土地中各种元素的平衡,更关键的是能避免生姜重茬所致的姜瘟病。
都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亩田”,“回跳农门”让张华有了经济效益之外的收获。“以前在办公楼里,看个太阳都得找角度。农村空气好,又安静,三天不来,人还难受呢。跟在大叔大妈们后面翻翻土、拔拔草,真的让人神清气爽。”
一茬生姜下来就是做企业一年的利润
“高科技好,可我不懂。我都46岁的人了,只适合干农业。一个个大棚搭起来就在那儿了,投资农业心里踏实。”之所以选择“回跳农门”,张华说,因为厌倦了工厂经营中的货款回收难、酒桌应酬多、人才跳槽频的烦恼。虽说现在厂子还由老婆操持着,但在张华看来,随着工业产业的完善,像他这样的小企业迟早要被淘汰。
土地给了张华回报,也给了他重新创业的信心。今年每亩收获了1250多公斤生姜,嫩姜卖到每公斤20元,回报不但快,且利润高。“做了8年纸箱厂,一年几百万元的产值,利润仅仅几十万元,而且钱还不一定在自己的账上。现在我种20亩大棚生姜,一茬下来,基本上做企业一年的利润就出来了。”
生姜产品深度开发有滋有味
8个多月时间让张华的“幸福农场”运行步入正轨,也让他“脱胎换骨”:黑了,瘦了,更像一个农民。
在采访中,突然下起了阵雨,张华立即跑到门外,将晒在外面的姜片收拾回屋。“为何把生姜切成片晒干呢?”笔者问张华。他说,这是他的下一步发展计划,也是几天前在朋友的茶叶店里聊天时闪出的“灵感”:“我打算把这些姜片晒干,然后送到朋友的茶叶店,让顾客品尝用生姜片泡出的茶,如果顾客反映好,打算明年开发姜片茶。”
以前,农民收获生姜后,地面上的茎叶往往是晒干后一把火烧掉。可是,第一次接触生姜的张华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生姜有营养保健功能,茎叶应该也有。“刚好村子附近有一个奶牛养殖场,我把新鲜的姜叶推荐给牛场老板,尝试喂养奶牛。”张华告诉笔者,待奶牛养殖场化验后,确定对奶牛有利无害,他明年将拓展姜叶深加工项目。
编后:
虽然张华不是一位身价不菲的大老板,但他的经历却很好地诠释了以工商业主为主体的农庄式农业与以农民为主体的小农式农业最大区别。
张华之所以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赚回了相当于纸箱厂一年的利润,一方面得益于有雄厚资金的支撑;另一方面还得益于他知道如何经营土地,“无缝隙轮作”不会让土地闲置,却带给他更丰厚的回报。
除此之外,“老板农夫”更有市场眼光。他们对市场需求有着快速反应,对产品的深度开发有着独特的眼光,张华对姜片茶、姜叶奶的认知和尝试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也就注定,老板“回跳农门”成功的几率更大。 张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