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最近,杭州市萧山区所前硕丰养殖场负责人王妙林有点心焦,他在所前镇的养猪基地因为土地被征用,年底前就要拆迁,他一直忙着找地方搬猪场,却毫无所获。
王妙林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占地近10亩,已经办了6年多,现有能繁母猪150头,存栏猪1300头,年出栏商品猪2800头左右。王妙林对自己的养猪场可谓倾尽了心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是他一天生活的写照。
如今寻找新的猪场地址成了王妙林心里的头等大事。半年里,王妙林把附近的地方都看遍了,也没找到一块令他满意的土地。“萧山现代农业发展很快,空余土地基本没有了,而且人口居住密集,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王妙林告诉记者,他理想的养猪场新址应建在离杭州1个小时左右车程的地方,面积60亩左右,这样,他在发展扩大养猪规模的同时,可发展果园、鱼塘和沼气设施等,实践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记者在行动
离开王妙林的养殖场后,记者联系上了萧山区畜牧兽医局的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正在努力帮助王妙林寻找养猪场新址。他建议,类似王妙林办的这种中小养殖场,目前不要急着扩大规模,而是要多采用种养结合等生产新模式,从技术创新上入手来求得发展。他还透露,萧山区现正与江苏省商议合资建设大型养殖基地,养殖户如果有意向,可以与该局联系,通过合作入股的方式进行投资。
记者随后又来到省畜牧兽医局,从那里得知,近年来,国家对于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正不断加大,我省日前又出台了继续大力扶持生猪生产的相关文件(详见C1版),各地也正在逐步做到“规划保证、拆迁补偿、审批从宽、手续简化”,优先安排畜牧业用地,并将规模生态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必要的生猪养殖用地。省畜牧兽医局专家建议说,有关地区可借鉴将养猪场上山使用部分林地的做法,以满足中小规模场户扩大用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