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风景这边独好

——德清县杨墩村省部共建新农村五年回眸

  □本报记者 袁 卫
  夏日阳光下,葡萄大棚内藤蔓缠绕,果香四溢;丝丝细雨中,藕池里莲叶迎风摇曳,荷花绚丽怒放;文化公园里,白发垂髫,妇孺青春,言笑晏晏……这里有桃花源般令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美景,更有陶渊明所无法想象的富足生活:水泥马路四通八达,农家别墅整齐别致,高级轿车屡见不鲜,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这就是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从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经济较为落后、农民尚不富裕的普通农村,一跃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直至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省级科普示范村、文化示范村等众多光环齐聚,杨墩村只用了5年的时间。
  飞跃,源自一个特殊的机遇。2006年5月,杨墩村被列为全国35个、浙江省唯一的省部共建新农村示范点,自此,杨墩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时地利人和 省部共建送春风
“杨墩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鲁玉根,一位土生土长的杨墩人,担任了20几年村干部,刚刚从村党委书记位置上退居二线,是杨墩村发展的最好见证人。
  杨墩村位于德清县中南部,处于杭州和湖州的交界处,有高速公路直达申嘉湖杭等地。历史上,杨墩村是我国主要枇杷产地之一,具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当地出产的软条白沙枇杷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素有“江南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产杨墩”之美誉。然而,良好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却没有转化成为经济优势,由于粗放式经营和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村庄规划,杨墩村一直和大多数江南水乡一样,过着衣食无忧却又不甚富足的生活。2005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杨墩村开始实施村庄整治、农民培训、产业发展等一系列计划。然而,那时的杨墩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7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456元,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了全村人口的62.4%,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让杨墩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
  2006年5月,随着其被列入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杨墩村终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在农业部、省农业厅、湖州市、德清县以及相关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千亩瓜果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休闲农业园区提升等现代农业工程有序开展;民居改建、环境绿化、河道整治等村庄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垃圾集中收集、沼气池建设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顺利实施;教育、医疗、文体等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数字尽管枯燥,却能生动体现杨墩村的5年巨变: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14572元,是2005年的2倍左右;无公害农产品达标率100%,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乡村旅游人数达到32万人次,营业收入1000万元;农民受教育年限达到7年(含1年职业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人均年医疗保费达到100元;道路和河道堤岸绿化率97%、自来水入户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85%……
景美果香客旺 现代农业奏华章
  如果把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工程等看做是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输血”之举,那发展现代农业,无疑就是一项惠泽长远的“造血”工程。
  说起杨墩村的现代农业,就不能不提杨墩休闲农庄。2003年,杨墩村成片的枇杷树引来杭州客商崔笑萍,她投资1200多万元办起了集生态、观光、娱乐、餐饮、休闲、购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农庄。省部共建示范点落户杨墩,更是给崔笑萍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农庄占地面积达1500亩,餐饮中心以农家菜为主,可同时接待500多人用餐,年营业收入超过1700万元,在为当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了当地230多户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接待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杨墩村休闲农业资产规模已达5080万元,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全村20%的人口从事休闲农业相关工作,休闲农业从业农民平均年收入2.5万元左右。“5月中旬到6月上旬,是枇杷上市;11月中旬至次年5月上旬,草莓旺销;5月下旬至7月中旬,鲜桃挂枝;6月下旬至8月中旬,葡萄满园;7月下旬至8月下旬,梨园飘香;9月上旬至12月上旬又有甜柿上市。”说起杨墩村的特色水果,村委会主任宋荣坤如数家珍,他说,现在的杨墩村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季果园”,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游客都可以在杨墩村采摘、购买到新鲜水果。
  不仅如此,省部共建5年来,杨墩村的水产及畜牧业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土地流转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到2010年,全村年出栏生猪2.5万多头,年产肉鸡(鸭)7.2万多羽,养殖青虾1300余亩,甲鱼及高档商品鱼200余亩;全村60%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有效流转,全村50%以上的村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合作化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提升改造培育 美丽乡村绘蓝图
  今年6月,杨墩村“两委”完成了换届选举,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王建荣从鲁玉根手中接过了继续带领村民致富、建设更美新农村的重任。对杨墩村未来的发展,这位企业家出身的村党委书记思路非常清晰:“我们将继续按照省部共建‘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的方针,提升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级工业、实施清洁发展,培育现代农民、提高整体素质,使杨墩村的景色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
  据介绍,今后,杨墩村将以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以休闲观光农业为抓手,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突出生态特色,发展绿色优质枇杷等水果和名优水产、畜产品;突出生态品牌,全力打造“杨墩枇杷”这一著名品牌,带动全村的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突出生态设施,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突出生态旅游,利用枇杷观光园、运河特色和良渚遗址的历史文化沉淀,建设生态林、生态公园、生态河道、垂钓区等观光型农业旅游项目。
  二、三产业方面,杨墩村正在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积极改造,计划在大力发展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同时,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污染较大的企业,使杨墩村的生产与生活、休闲与观光、加工与销售形成良性循环。
  为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杨墩村还把人才培育列为村级重点工作之一,一方面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在农民技术员、市场营销员、旅游推广员等业务上培养乡土人才,另一方面推出优惠措施,鼓励和欢迎大学毕业生、科研人员到杨墩村创业就业。“到2015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成熟,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万元以上,那时的杨墩村,将比现在更漂亮。”对杨墩村的未来,王建荣很有信心。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方向对的,还怕路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