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现代林业园区怎么建

全省林业系统上下求索

  □本报记者 黎 之
  现代林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五”期间的林业特色基地和“十一五”期间现代竹子示范园区的建设,我省在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上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引领、政策制定、科技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规划为龙头,谋“片”布局
  8月11日,记者跟随参加全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代表,来到绍兴县漓渚镇。在这里,目光所及都是葱郁的花木。
  据介绍,漓渚镇内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花木,全镇70%以上的劳动力、约6800人均为花木从业人员。这里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达2万多元,其中近70%的收入来自于花卉产业。仅兰花种植户就有510户,产值超亿元。
  这里就是覆盖全镇的漓渚省级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区,也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34个现代农业园区之一。
  据了解,绍兴县已规划建设南部、东部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平水毛竹四季笋、漓渚花卉苗木、稽东香榧、王坛青梅、富盛毛竹四季笋等5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杨汛桥绿色生态花卉、湖塘杨梅等10个省级林业精品园区,以及13个市级、28个县级林业精品园区。目前,全县已建成花卉基地7万亩,主要品种有兰花、鲜切花、绿化种苗等;建成毛竹笋基地21万亩,其中高产笋用林7万亩;建成干鲜果基地5万亩,主要品种有香榧、青梅、杨梅等;建成南部山区茶园7万亩,其中王坛、稽东、平水三镇基地均在万亩以上。
  与绍兴一样,遂昌也坚持规划引领,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据遂昌县林业局副局长周亚锋介绍,该县立足竹林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高起点规划全县竹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逐步形成了以三仁乡、妙高镇为中心的笋用林经营区,以垵口乡、应村乡为中心的笋材两用林经营区,以高坪乡为中心的材用林经营区的整体布局。如今,像浙江(遂昌)省级竹子科技现代园区、遂昌县三仁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等一批示范作用大、辐射带动力强、产业化程度高、品牌效益明显的现代林业园区,正在高标准建设中。
以政策为导向,重点倾斜
  建设现代林业园区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势推动。绍兴县注重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规模基地、重点项目予以倾斜。今年,该县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项目建设。如对茶叶改造连片100亩以上、竹笋新(改)建连片1000亩以上、花卉新(改)建连片200亩以上、干鲜果新(改)建连片200亩以上的高品质、高效益精品基地,符合省级标准的,每个补助30万元,符合市级标准的每个补助20万元;以村为单位集中连片流转林地200-300亩并符合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给予10万-15万元的奖励,300亩以上的每增加100亩再奖励2万元。
  遂昌要求确保70%以上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等。目前,该县3个以竹产业为主的园区已完成投资2497万元,建成示范基地3.22万亩。
  安吉则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社会资金参与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如安吉东光食品公司与安吉县林业服务总站签订了共建基地、竹笋定向供销协议;天振竹地板与长丰毛竹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年投入10万元共建现代林业园区,并对示范区竹材实行保护价收购。到目前,全县已累计吸引企业、工商资本600余万元用于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品质
“以前竹山没花头,现在笋山富得流油,全靠科技来带头。”绍兴县平水镇同康村过去是个偏僻的穷山村,一项以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科学种竹为主要手段的毛竹四季笋改造工程实施后,全村经济发展快速提升,竹笋最高亩产值达到8000多元,居全省领先水平,竹笋收入已占到该村农民人均收入的近七成。
  科学种竹是这个村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原来,当地群众经营竹山的传统是:只开发春笋,守着金山过穷日子。1997年以来,他们开始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引入毛竹四季笋开发技术,建立了万亩毛竹四季笋示范区,除生产春笋外还大力生产鞭笋和冬笋。基地实行丰产模式化栽培,从开山施肥、留笋养竹到合理挖笋、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统一按生产栽培技术规范经营管理,同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机耕路、保土带,建蓄水池和排水沟,基本做到了水能排、旱能灌、路相连、车能通、土能保。这些措施促进了全村竹笋大面积增产增效,平均亩产达到1600多公斤,平均亩产值达到4500元。
  同康村的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介绍,在林业园区建设中,绍兴县始终坚持以品质为核心,着力提升园区的生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如在茶叶产业上,该县大力实施老茶园和常规茶园改造,全县每年改造提升良种茶园3000亩,茶园良种率达到50%。同时,绍兴县与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协作关系,大力培育良种良品,积极研究先进种养技术。如推广应用毛竹“一竹三笋”丰产栽培技术后,全县毛竹笋总产量年增19.6%,总产值年增13.6%。
  在遂昌等地,科技的引领作用也开始显现。据介绍,遂昌县将竹林培育示范园区作为高效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试验地、示范地和主阵地,逐步建立起由竹林结构动态管理、分区式测土施肥、水分定量管理、轻耕型土壤管理、笋竹产品结构优化调控、竹笋无公害生产、毛竹冬笋覆盖多发技术等构成的竹林高效经营体系,园区整体经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该县毛竹冬笋覆盖多发技术试验点冬笋亩产量达469公斤,冬笋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三仁大径竹培育基地毛竹平均胸径达到12.98厘米,平均株重39.03公斤,是标准竹株重的2.34倍。在2010年我省首届毛竹(笋)王吉尼斯擂台赛上,遂昌县包揽了“笋王”和“奇笋王”两个项目的前三名,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以服务为平台,集聚要素
  在安吉县山川乡的毛竹现代科技园里,气象站、喷灌设施、摄像头等一应俱全,竹农不用上山,只需坐在电脑前轻松点击鼠标,就能随时掌握竹林的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数据,并通过自动化喷灌设施,给竹林浇水、施肥。
  这是安吉县为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上传下达有关园区建设、生产发展、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专业合作组织和林农介绍园区科技成果,普及林业培育实用技术,开展园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竹林培育等监测工作。
  据了解,安吉注重突出创建理念、科技应用和设施建设的先进性,按照设施现代化、技术低碳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创建各类平台,服务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除信息管理平台外,安吉还创建了一个现代林业园区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了3个专家顾问组,并充分依托专家顾问组的技术优势、团队优势,开展技术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比如针对当前低碳林业发展的共性难点问题,专家顾问组先后开展短周期工业用大径竹材培育技术、毛竹林吸收温室气体关键技术等5项技术的研发推广;开发引进、孵化应用毛竹、香榧等最新的研究技术成果,已推广分区测土施肥等先进技术11项,科技贡献率达72%,其中毛竹测土施肥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立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制度,完善科技推广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