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今年全省将建100个现代林业园区

建设现代林业园区,关键要处理好六方面关系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今年全省要建成100个现代林业园区。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要在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先进科技、产品安全和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做到先行,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六方面关系。这是记者于8月11日在绍兴召开的全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获悉的。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自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坚持把林业园区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以抓工业的理念推进林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全省已公布三批246个省级现代林业园区创建点,其中以林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综合区32个,省级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99个,省级特色林业精品园115个,这些园区涉及20个林业产业(林种),建设规模达到239万亩,总投资50.7亿元。
  据介绍,我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富民能力强,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部分地方对园区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投入和经营主体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参与园区建设的主体总体上规模小、数量少,园区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楼国华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形势,破解发展瓶颈,正确处理好林业园区建设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两区”作为现代农业先行区,重点在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先进科技、产品安全和管理服务等五个方面先行。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要做到这五个先行,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六方面关系,即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系。从我省林业发展实际来看,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是不仅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更要提升产业装备、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林地生产力。现代林业园区是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作用,将林业生产发展、产业链条延伸和功能拓展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产业布局、经营格局、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的问题,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和资源配置优化,推进全省现代林业建设。
  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提升设施装备、拓展服务功能的关系。设施装备是现代林业园区的硬件,强化服务是现代林业园区的软件,两者都是园区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基础设施的装备和提升,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园区生产经营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应用高新技术、推广实用技术的关系。园区要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既要有高新技术的支持,更要有经过集成的应用技术。园区不仅要成为良种良法的示范区和推广区,而且要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
  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培育经营主体、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在培育园区建设主体上,要大胆探索和创新规模经营的机制,在林地流转基础上,既要引导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还应建立利益一次、二次分配多样化,实现主体、组织、林农互惠互利,使农民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成果。
  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森林食品、确保产品安全的关系。现代林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如干水果、竹笋、油茶、中药材等很多是可食森林产品,其安全问题,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要推行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加强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和管理,确保园区产品100%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打造森林食品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使园区成为生产安全产品的先行区。
  正确处理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与建设森林浙江、再造浙江林业发展新优势的关系。随着林业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加快形成,我省人多地少,既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体制机制优势弱化的挑战,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质要素不断外流等考验,林业产业规模发展、效益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各省林业加快推进,浙江林业先发优势逐步弱化,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省林业要继续保持优势,必须从精、优、高上做文章、下工夫,在全省农业“两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推动浙江林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楼国华指出,今年全省园区建设目标是在全面启动的基础上,力争完成100个现代林业园区建设任务。各地要加快林业园区建设进度,着力提升设施配套,强化科技服务支撑,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机制创新,强化典型总结宣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