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不少大学生下乡为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农村老人对此很“羡慕”,他们也想参加学习,丰富晚年生活。近日,在武义桃溪镇上江村,浙师大职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们发现,当他们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不少老人也来旁听,其中有些还鼓起勇气询问,能不能为他们办一个普通话辅导班。
来询问的老人多数已经七八十岁,说着一口方言,让身边的小学生充当翻译。“我和老伴每天会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但很多普通话都听不懂,很想找年轻人学一下。”73岁的老人王金岳向笔者诉苦。80岁的王郑六也有同样的苦恼:“儿女们都在外打工,住在城里的孙辈们也都讲普通话,我不会讲,没办法跟他们交流。”
根据老人们的要求,大学生们开设了一个普通话辅导班,每天上午10时到11时上课。“第一天,只来了两位老人。其他老人有些害羞,都在教室外面张望。第二天,多了3位老人。之后又陆陆续续有人闻讯赶来。”给老人们上课的大学生余妙苗说,到了第5天,班里已经来了16位老人。
很多老人没有拼音基础,也不识字。大学生们从声母和韵母入手,教老人们标准发音。因为方言口音太重,老人们发音不准,大学生们就有针对性地集中纠正。此外,针对很多老人喜欢看《新闻联播》的特点,大学生们专门挑出电视新闻中的常用语句进行强化辅导。
老人普通话培训班也受到村里年青人的好评。9岁小孩王中一的妈妈说:“平时我在城里工作,孩子和奶奶待在一起。奶奶都讲方言,孩子跟她待在一起时间久了,普通话发音就不太标准。现在奶奶学好普通话,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倪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