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天热了,鱼儿该怎么养?

  编者按:高温天,人们都渴望躲在凉爽的空调房里避暑,可这时候,却是鱼儿们的“快乐时光”。七八九这3个月,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需求大,是最佳的生长期。不过因为这个阶段鱼类消耗过快,污染物增多,也极易引起水质变化和诱发鱼病。夏天鱼儿该怎么养?日前,我们特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相关专家,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答疑解惑。
饵料投喂要“四定”
  夏天饵料投喂过多会增加鱼类的耗氧量,剩余残饵则会加速水质败坏,因此,投饵要实行“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一般天气晴朗时饲料可多投,阴雨天则少投,如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水色过浓则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注入新水。鱼类争食激烈可正常投饵,鱼病治疗期间则适当控制。
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
  增氧机要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晴天午间开增氧机,可促进上下水层对流,将上层过饱和的氧气输送到下层水体,使全池水溶氧量混合均匀,一般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开启增氧机两个小时,既可减轻鱼浮头又能节约用电成本。
要适时加水换水
  夏季要适时对水源较好的养殖池采取添水、换水的方法改善水质,时间在中午为最好。可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一般每半个月注水一次,每次20厘米。池塘施肥要少量多次,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池水酸碱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可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生石灰,化成浆水后全池泼洒。
水草覆盖控制30%
  龙虾、河蟹养殖池种植的水草一般以伊乐藻为主,这种水草再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过多会造成虾蟹池缺氧。应将漂浮和腐烂的伊乐藻及时捞出水面,对长出水面的用刀具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20厘米以下。在夏天高温阶段,要保持池中水草横竖有通道,虾蟹养殖池中水草的数量保持池水面积30%左右为宜。
疾病坚持防重于治
  持续高温会造成鱼类体质变弱和水质变差,在疾病防控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7-9月是各类病害高发期。因此,要注意水质调控,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还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以加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对喜暴食的鱼类如青鱼等,仍应适当控制饲料投喂。要注意高温、雷阵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及时巡塘,注意水位变化,预防溃堤、破网、逃逸,并适时增氧。在7月份赤潮多发期,海水池塘养殖要预防赤潮水进入养殖池。养殖过程中要规范科学用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渔药使用的规定,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夏季养鱼
“勤”字诀
勤巡塘检查,防浮头。勤除杂去污,防病害。勤加注新水,促生长。勤记录总结,积经验。
你问我答
  塘中水草上浮下沉怎样处理?
  水草上浮下沉主要是因为塘内特别是塘底缺氧引起的。首先应及时清除水草,使用增氧机和粒粒氧进行增氧。为预防水草上浮下沉,应在5月中下旬到6月初一次栽种,水草长成后,割取水面部分30厘米左右,以防止枯头烂根。
  塘内青苔如何处理?
  如果塘内青苔量较少,可用泥土和硫酸铜混合后直接撒在青苔上治理,面积相对集中的人工捞取。但要密切注意,如有青苔已腐烂沉入塘底,就要使用粒粒氧进行增氧,几天后再使用适量的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河蟹该投喂哪些饲料?
  河蟹投喂以玉米、小麦、南瓜、山芋、黄豆、蚕豆、水草、青萍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玉米、小麦、黄豆、蚕豆煮至八成熟。高温季节为减少饲料残留污染,可隔两三天投喂1次颗粒饲料;小杂鱼资源丰富的养殖户,最好每过三五天投喂1次小杂鱼,平时投喂植物性饲料或颗粒饲料。
  外河水质不好,怎样保证养殖池塘水质?
  可采用内塘循环流水和使用增氧泵,保证水的流动性。另外,可在外河中设置小网箱,放少量鳊鱼、青虾测试外河水质好坏,网箱中鱼虾生长正常时,可进行换水。
南美白对虾
  夏季雷阵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水质环境变化大,对虾易暴发白斑综合症等疾病。
  1.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根据水质变化,适时以少量多次的方法换注新水,并适当提高水位;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或不定期测定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
  2.水温持续升高,各类病原体活跃,一遇不稳定环境,极易诱发病害,应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并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
  3.投喂新鲜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价饲料,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微生物制剂等。选择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喂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并掌握在投饲后1—1.5小时内吃完为佳。
泥 鳅
  1.注意遮阳和改善水质。水生植物以约占池面三分之一为宜,品种可选择莲藕、茭白、慈姑、空心菜、凤眼莲等。
  2.防止泥鳅饥饿。夏季泥鳅生长快,摄食量大,一般日投精料量为在塘泥鳅总重的5%—8%。
  3.防水温过高。泥鳅生长较适水温为22℃—28℃,超过30℃则必须进行调整。可增加水深,一般在0.8—1米为好;或以常微流水的方式换水,降低水温。
  4.防病害。夏天泥鳅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烂鳃病、水霉病、肠炎尤为突出,可经常用漂白粉溶液遍洒全池,或将韭菜、大蒜捣烂,加入料中投喂。也可在饲料中掺大蒜素,每天投喂1次,连续投喂3天。
河 蟹
  7月是河蟹养殖关键期,要注意健康养殖,生态防病。
  1.饵料投喂要及时调整。至7月份蟹塘一般亩蟹、虾、鱼存塘量达35公斤以上,高温时期,饵料组应进行调整,由前期以动物性小鱼饵料为主,改变为动植物饵料各占一半。小鱼投喂量控制在每亩1.5公斤左右,有利于改善水环境。
  2.7月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水草处于生长旺盛期,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并净化水质降低水温。但如发现水草被大量夹食或水体浑浊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投放优质螺蛳等。
  3.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夏季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在水体中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来改善水质。同时可在饵料中增加内服药、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黄 鳝
夏季是养殖黄鳝的黄金季节,但是这个季节天气闷热,遇阴雨天或雷阵雨,水质会严重恶化,养殖时要注重把好“五关”。
  1.降温关。黄鳝对高温的最大限度是28℃,夏天烈日曝晒黄鳝容易中暑甚至被烫死,应在池顶搭建遮荫棚或覆盖遮阳网,或在养殖池水面投放适量浮水植物。池中水位应加深至25—30厘米,经常更换池水平衡温度。
  2.投饵关。夏季投饵料特别是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要尽量多投喂螺蚌肉、活蚯蚓、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每日分别在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6时以后投饵一次。遇到恶劣天气,黄鳝摄食减少,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以免残饵腐败变质。
  3.调水关。虽然黄鳝喜欢生活在微酸性环境中,但在人工饲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酸性环境易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使黄鳝染病。养鳝池水酸碱值控制在7至8之间较为适宜。
  4.防逃关。夏天雷雨天气,黄鳝易焦燥不安,最易外逃。因此,要经常检查水位的深浅、池壁和池底有无裂缝,排水孔、拦鱼网具是否完好,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堵断黄鳝逃跑的出路。
  5.浮头关。早晚巡池时如发现黄鳝群集水面、散乱浮动,说明池水严重缺氧。对轻度浮头,可及时注入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对因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要捞出饵料残渣,从速注入新水。但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进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