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各路资金争相涌入花卉产业

广大投资者需提前防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花卉进出口贸易国,截至去年底,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超过1200万亩,花农近150万户。随着花卉产业的转型,加上国内外市场的拉动、国内花卉产业链日趋完善和政府政策环境的改善,我国花卉产业目前正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投资的新热点,不过资本炒作风险也开始出现,广大投资者对此需提前防范。
投资者眼中的高成长性产业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正急剧扩大,花卉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鲜切花成了走亲访友的高雅礼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花卉产量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仍满足不了需要,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7个鲜切花消费大国之一。即使这样,国内人均年消费量仍不到2枝,花卉消费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长期以来只扮演着一个小角色,花卉年出口额仅为5亿多美元,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花卉产业的转型,我国也开始有部分花卉打入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世界花卉消费中心,国外市场前景看好。
  其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花农到花商、从育种科研人员到花卉流通企业,目前国内花卉产业链已基本完善,为各类资本进入该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花卉产业链层次还较低,但已显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此外,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国内花卉产业环境大大改善。不少地方政府专门拨出扶持资金,鼓励花农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培育新的花卉品种。
民资外资风投争相涌入花卉产业
  高成长性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使花卉产业成了国内外投资的新热点,民间资本、外资和风险投资争相涌入,力图都分一杯羹。
  在这些资本中,民间资本是最早进入花卉产业的。据业内人士介绍,近20年来,国内民间资本已在花卉产业进行了多轮“博弈”,死了一大批企业,也成长了一批企业。一些较有实力的民间花卉企业可从银行得到1000万元以上的信贷资金,并拥有自己的花卉新品种研发人员。
  外资是从2005年以后开始大举进入国内花卉产业的,而且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先是提供育种,再是到国内有条件种植的地方“圈地”种花,然后延伸至流通领域。可以说,现在外资已是我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投资者。
  对于外资大规模的深度进入,国内花卉企业感到很有压力。一些花卉民营企业家表示,外资进入我国,除了带来资金外,还有较高的花卉种植技术,再加上地方政府对外资的欢迎,外资已对我国花卉产业的本国资本造成巨大威胁。
  风险投资是最近几年才进入国内花卉产业的,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昆明、上海、北京、深圳等少数城市。这些风险投资大多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控制10%至20%不等的股权,不参与公司经营,只求从高成长的花卉产业中赚取高额利润。目前,风险投资在国内花卉产业中的影响总的来说并不大。
谨防游资炒作的负面效应
  只要有资本介入的地方,除了投资外必然会有投机,国内花卉产业也不例外。自从本世纪初国内花卉产业快速发展以来,该产业已出现了几次资本投机炒作的事例,尤其是前些年炒作兰花,对花卉产业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2005年、2006年,在不断的炒作下,国内兰花身价暴涨,高品相的兰花,其株苗一度甚至被炒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炒作兰花一个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由几个实力雄厚的庄家投入几百上千万资金,联手坐庄。庄家以3万一苗的价格购买一批兰花, 然后又以5万一苗的报价对外销售,合伙庄家又给买回后,再以10万高价卖给另一个庄家,在市场上争相抬价,将兰价不断抬高,玩一出“击鼓传花”的游戏,造成兰花“神话”。
  在不断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再通过媒体的软性宣传,造成某一个或某几个兰花品种价格飙升,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进,使市场兰花的价格远远背离了价值。当大批人砸进重金投入兰花市场时,兰花造富的故事就此大量产生。在预计没有更多资金注入时,庄家便大量抛出手中的兰花,从中套现。当庄家资金抽走后,兰花价格出现暴跌,炒作的散户将血本无归、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
  疯狂的兰花炒作,对我国花卉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过度采挖,曾经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现在几乎消失殆尽。这种情况在全国所有适合野生兰花生长的地区都普遍存在。
  二是非理性的资本投机对花卉产业正常的资本投资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原本长期投资花卉产业的投资者,因资本投机的暴利吸引也进入了投机领域,在投机“泡沫”破灭后,不少投资者深受打击,有的甚至退出了花卉行业。
  不少花卉专家建议,在花卉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投资新热点时,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资本炒作花卉的风险更需要提前防范。 毛海峰 浦 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