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就业

创业就业,这边风景独好

  •   编者按:
      创业被不少大学毕业生视为就业、出国、考研后的第四选择。尽管高校已尝试引入创业教育,但大学生仍没有作好充足准备。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等7所高校的有关机构近日作了调研,在17所高校发放近6000份问卷,对受访者的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显示,89.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经历,只有10.3%的大学生有创业实践经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园里劲吹创业风,学生争做兼职总经理。
    “71支学生创业团队入住学校创业园,27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并为社会提供了45个就业岗位,另有70余名学生选择了自由职业,3200多万元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创业基金扶持学生创业……”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办的楼伟琳老师在统计学生就业情况时惊喜地发现:该校300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90%的学生不仅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就业质量较高,一些学生进入了名企、拿到了高薪,更有不少学生因在国家级、省部级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过金奖,为他们毕业后参与创业积累了基础。
    用山核桃果皮素生产绿色农药
      山核桃果皮一直被列为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也让相关领域的专家头疼。浙江农林大学学生的一个创业项目,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山核桃果皮的问题,还将之变废为宝,生产出了杀菌剂和绿色农药。如今,该产品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接下来有望批量生产。
      浙江农林大学的李旭芳、王春燕等同学,在一次环境志愿者活动中,发现学校所在的临安市盛产山核桃,而且每生产1斤山核桃就可产生3斤山核桃果皮。他们就通过多种途径咨询山核桃果皮的处理方法。最后,他们从学校张立钦教授处了解到,张教授刚刚攻克了从山核桃果皮中提取山核桃果皮素的技术,提取的果皮素具有杀菌等作用,可用于生产杀菌剂和绿色农药,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生产的农药因为属于环保型的植物源农药,不会对粮食、果蔬造成污染。此外,山核桃果皮素提取后的残渣还是火力发电的好燃料。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旭芳、王春燕经过商量,组建了一支由10名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大家各司其职,有的负责从山核桃果皮中提取山核桃果皮素,并将之生产成杀菌剂、绿色农药;有的负责调查国内山核桃的分布情况及果皮产量;有的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绿色农药的市场需求;有的则负责撰写创业计划书……
      创业团队的产品出来了,调查数据出来了,他们的创业项目还获得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目前,他们开发的山核桃果皮素正在临安当地一家企业进行试生产,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关风险投资公司希望能与他们共同开发山核桃果皮的相关产品。
      对于今后的发展,团队负责人王春燕说:“我们希望今后能将模拟公司变成真正的公司,以普通农户和大型种植基地为主要目标消费群,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促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与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植物种成不耗电的“空调”
      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08级的唐斌等6名学生,在导师赖齐贤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发出了植物幕墙系列产品并获得专利。运用该技术,可在室内墙上种植各种绿色植物,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对绿化室内环境、调节空气、倡导低碳生活有着积极作用。
      眼下,空调逐渐成了人们度过炎热夏季的必备物品。然而长期使用空调容易患上空调病,而且空调能耗高。选择低碳环保的节能技术,降低室内温度,成为大家的期盼。
      绿色植物具有降低温度、调节空气的作用,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在室内墙上种植植物的产品呢?两年前,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唐斌等6名学生调查发现,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意识的淡薄,垂直绿化市场发展滞后,而传统的立体植物盆栽组合因自身存在局限,发展也不快。
      “后来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无土微灌栽培技术不但能克服传统产品的缺陷,还可以保证植物幕墙技术的实施。”随后,唐斌和同学们在导师赖齐贤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开发基于无土微灌栽培技术的植物幕墙,终于获得成功,并申请了专利。唐斌介绍说:“这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界垂直立面植物群落为基础,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立面上,部分或全部覆盖绿色植物,由支撑系统、灌溉系统、防水层、根阻层等共同组成的薄层轻质无土栽培系统。整个系统可将植物种植于垂直立面上,以管线方式输送水分和营养。”
      据介绍,唐斌和同学们开发的植物幕墙系统,和传统的立体栽培相比,不仅薄层轻质、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对建筑物无破坏性、清洁卫生,而且还具有几方面优势:一是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植物可以脱离土壤的限制,种植于任何建筑空间内;二是采用全自动的灌溉装置,可以节省人工操作,方便用户管理;三是整个植物幕墙系统的厚度不超过于5厘米,包括植物在内每平方米重量约15公斤,因此该系统可安装在任何大小的室内外墙面上。
      唐斌和同学们研究发现,植物幕墙在室外墙体使用时,表面温度最高可下降10℃以上;在室内使用时,夏季温度最高可下降5℃,平均能降低1.5℃;受阳光直晒时,有植物幕墙的墙面比无覆盖的墙面,温度低13℃-15℃。
      据悉,该植物幕墙每平方米生产成本在500-800元之间。“用户购买了植物幕墙后,我们会根据顾客需要专门设计施工,一方面植物所需的营养液、除虫药剂等,我们都在施工时配比好,并随植物幕墙一起赠送;另一方面,植物幕墙整个系统是全自动的,所需的水电非常省,而且通过滴灌、浇水后,系统会将多余的水循环利用。”
      唐斌说,目前他们用于做植物幕墙的植物包括粉掌、鸟巢蕨、狼尾蕨、肾蕨、铁线蕨、皱叶椒草、虎斑秋海棠、翠叶竹芋、网纹草、袖珍龟背竹等数十个品种,可根据顾客需要和相关气温环境选择搭配。
      对于学生们开发的植物幕墙,上海同济大学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认为:“农林大学的学生能结合专业开发出植物幕墙产品,非常有农林学子的特色,也符合现在的潮流。植物幕墙不影响建筑,而且能起到绿化室内、调节空气的作用,值得推广。”
      据了解,唐斌和同学们已利用相关技术,积极筹备成立浙江绿手指植物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准备面向社会推广这一产品。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在了解了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发展前景后,也开始与他们沟通、接洽,准备投资。
    陈胜伟
    延伸阅读: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并从2009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多个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孵化创业项目。在创业园里,学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免费的水电,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给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了创业导师。有了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广大学生对创业更有激情了。创业园成立当年就先后“孵化”出8个学生公司,除了有多个创业团队获得风险投资外,有的团队经过努力,目前积累的资产已达到数百万元。
      2010年,浙江农林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了创业实验班,向同学们传授创业理论,指导他们进行创业的实训和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对注册成立公司的学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对于登记注册有限责任公司的的学生,凭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资助主创毕业生每人3000元,资助合作创业毕业生每人1000元;毕业生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的,凭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资助毕业生每人1000元;本人注册从事电子商务(网店),信用积分达到1000分,好评率(好评数与交易数的百分比)在98%以上,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经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资助标准等同于个体工商户。图为唐斌和同学们共同开发的植物幕墙产品样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