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红旗飘飘

“要坐得住,还要下得去”

——记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季新荣

  人物名片:季新荣,男,1954年11月出生,从村干部到如今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已有20多年。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农技员、省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湖州市劳动模范、湖州市“十佳”农业科技人员、湖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本报记者 袁 卫
  黝黑的皮肤以及遮不住的丝丝白发透露,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农技工作者。但思维缜密、工作突出的季新荣却不善言谈。面对记者,他一脸淡然:“我觉得基层农技干部要坐得住、下得去。”
坐得住,为科研殚精竭虑
  “农技科研工作很枯燥,要想有所作为,就要耐得住寂寞,要在农技研究、推广这个岗位上坐得住。”季新荣坐住了,而且“坐”出了成绩。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对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季新荣和服务中心的同志们一起,大力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从品种选择、浸种技术到解决倒伏和草害,以及田间水肥管理,进行了大胆探索,每亩节本增收60元;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给南浔镇4万多亩水田制定“营养餐”目录,每亩节本增收30元;为稳定和扩大冬季农作物种植面积,他们结合双稀双发超高产栽培技术,引进“沪油17”试种,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000亩以上;为发展蔬菜生产,他们在大棚设施栽培、地膜覆盖、品种合理搭配、平衡施肥技术、立式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开展水稻统防统治,他们牵头组建了南浔兴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为6000多亩水稻开展植保服务,每亩节本80多元……
  在百度上搜索“南浔季新荣”,找不到他的人物介绍,却能找到他写的不少技术文章:《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探讨》、《南浔香大头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南浔香大头菜的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技术》、《蔬菜主要病虫调查及无害化治理技术初探》等等。
下得去,为推广以田为家
  “我觉得基层农技干部一定要下乡去推广,要是沉不下去,再好的技术也没用。”季新荣不仅沉下去了,还把农田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办公室。
  2006年,季新荣他们在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时,却遭到了农民质疑:“水田不翻耕就直接播种,有收成才怪!”
  他让农民眼见为实。季新荣在南浔镇联谊村和一个种粮大户合作,建了一个示范点。从品种选择到免耕直播再到杀虫除草,季新荣一手操办。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晚稻收割后,不仅示范点产量超过了传统种植的平均产量,每亩还省下了上百元的翻耕和肥料成本。
  2010年,南浔镇镇所有晚稻均采用了直播技术,其中有一半左右采用了免耕直播技术。
  沉下去,就会有牺牲。季新荣完全不记得自己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清楚自己每年要下乡多少回。下乡没有补贴,加班也没有加班费,但季新荣心中却有本明白账。“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使全镇每年节约化肥750吨,节本135万元;水稻统防统治使每亩每年节本88元,总计增加农民收入56.9万元;5000多亩新品种油菜可使农民年增收120多万元……要是把这些折算成农技人员的加班费和补贴,那谁也比不上我们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