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金华市婺城区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着力打造有婺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目前,该区已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实施农业“两区”建设项目78个,建成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6个,粮食生产功能区4.3万亩,农业“两区”建设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之一:三大理念明思路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婺城区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探索有婺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该市按照工业化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作。“十二五”时期,全区规划建设1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50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所有项目实行法人化运作,纳入园区管理。
以功能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把拓展功能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功能多样化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通过举办油菜花节、茶花节、桂花节,进一步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大力开发功能性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生态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应用,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环境影响无害化。推广佳乐牧场“牛-沼-牧草(蔬菜、水果、苗木、茶叶)”的内外双循环生产模式。
创新之二:三项机制增活力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过程中,婺城区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
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制定实施“168”工程,全区现已建立包括“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3个园区规划和8个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在内的“138”规划体系,启动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现代农业设施提升等6大提升工程,出台了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招商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等8项扶持政策。
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区财政设立“两区”建设专项资金,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业“两区”建设。同时,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电力、金融等各部门财力、物力资源,在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扶贫开发、农村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示范等涉农项目方面,优先支持农业“两区”基础建设、产业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工商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去年以来吸引各类主体投入农业“两区”建设资金近亿元。
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流转实物租金+土地增值收益提成”等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园区内土地流转率已达到54%。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现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家,规范化合作社51家,带动农户6.3万户,带动基地8.7万亩,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式经营模式。
创新之三:科技提升三效益
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该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以科技创新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开展良种繁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该区已选育出9个国家审定的油茶良种,最高亩产81.5公斤,为普通油茶的16倍以上,每亩可增加收入6000多元。大力推广良法应用,提高亩产效益。全区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达70%,产量提高10%以上。大力推行机械耕作,提高生产效率。近三年农机购置量年均增幅超过100%,水稻机耕率100%、机收率96%。
以科技创新提升生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行畜禽排泄物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规模场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全区466家规模养殖场今年底将全部实现清洁养殖。积极推广应用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和统防统治,对水稻病虫害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实行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降低25%以上,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应用,土壤结构得到改良。
以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效益。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功能区粮食亩产量最高达1000公斤以上,先后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创新之四:三种服务优环境
该区坚持把优化支农服务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扶贫小额贷款、农信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农户可抵押担保范围,简便农业贷款手续。在金华市率先成立种粮农民合作互保协会,协会内5位会员联保即可申请银行贷款,解决粮农贷款无资产抵押的难题,目前全区已累计发放支农贷款3.79亿元,有效缓解了农业融资困难。
创新公共服务。按照“提高区级、强化乡镇、发展村级、延伸户级”思路,乡镇全面建立了集责任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落实首席专家和责任农技员制度,并落户在“两区”,实现了农技责任服务前移。针对粮食生产,该区还开展了政策宣传解读、项目申报、农业用地审批、技术指导、粮食销售、补贴发放等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代理服务。
创新社会化服务。该区在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成了集水稻育供秧、粮食烘干、农机维修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等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生产服务中心,核心区块实行统一土地翻耕、统一品种布局、统一育秧和机械插秧、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水浆管理、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收的“八统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