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余姚市河姆渡镇,工人们紧张地将抢收下来的杨梅送入冷库。“今年杨梅的采摘时间缩短,再过几天杨梅就落市了,我们要赶在落市前采摘1吨的杨梅进冷库。”当地一位杨梅种植户说。
笔者了解到,今年宁波市有3个杨梅保鲜冷库运作,计划共储存保鲜5吨杨梅,以延长杨梅的市场供应。
冷库保鲜15天,口感依旧
去年,象山县泗洲头镇下马岙村首次跟宁波市农科院合作引进杨梅保鲜技术,当时,宁波各地不少梅农和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一道,对保鲜的杨梅进行品鉴,保鲜15天的杨梅品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冷库保鲜技术的应用,也让杨梅种植户尝到了甜头。“杨梅看上去仍旧跟刚采摘差不多,味道也不错,杨梅下市后,一些杭州、上海的经销商还开出每公斤100元的收购价。”象山泗洲头镇马伟菊告诉笔者。
试点成功后,宁波市科技局今年专门成立了水果保鲜科技特派员团队,将这个项目进行推广。除了去年在象山试点这个冷库外,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和余姚河姆渡镇又分别建起了一个保鲜冷库,并全部投入使用。
据该团队的首席专家凌建刚介绍,他们的办法是用光合气调器来调节入库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其营养损耗,保持杨梅的新鲜度和糖分,说白了就是让冷冻杨梅也能“呼吸”。
据了解,随着杨梅保鲜技术的成熟,宁波市很多杨梅产区都萌生了建造冷库的想法,如余姚丈亭、鄞州鄞江等地都打算在明年杨梅上市前运作保鲜冷库。
大棚当“伞”,下雨也不怕
为了延长杨梅上市时间,目前,除了保鲜冷库外,宁波水果保鲜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给杨梅盖上“避雨设施”。
今年杨梅上市期之所以那么短,还与前期的雨天有关。“又是风又是雨,导致了大量杨梅掉落腐烂,还加速了杨梅的落市时间。”凌建刚说,随着杨梅矮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给杨梅树搭棚避雨栽培提供了可能性。今年他们在象山泗洲头镇墩岙村试点了一项避雨设施。
笔者了解到,大棚避雨栽培在我省兰溪等杨梅产区也有试验。兰溪马涧镇杨梅种植大户方集六告诉笔者,杨梅住进大棚后,不仅可有效避免雨水,还能提早1周左右上市,今年每公斤杨梅卖到160元还供不应求,每个大棚才4棵杨梅树,产值就超过1万元。
据了解,目前,宁波市也已有一些杨梅产区采用了不同形式的避雨设施。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杨梅免受风雨天气影响,而且提早了杨梅的上市时间,卖出了好价格。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