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红旗飘飘

扎根农村是他最大的心愿

——记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站长王道泽

  □本报记者 张嫣嫣
  朴实无华的外表,谦逊平和的笑容,就像任何一位普通的农技干部,可一提起他最喜欢的科研项目,你立即就会被他专注的神态所吸引,他,就是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站长王道泽。无论工作变迁,无论走到哪里,他心里惦念的就是农业科技项目。他说:“我始终是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我的根在农村。”
为实现产业化,他矢志选育新品种
  大学毕业后,王道泽来到淳安县种子公司从事种子推广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鲜食糯玉米种植在杭州地区发展得很快,却没有自主选育的品种,他就萌生出选育高产高效鲜食糯玉米品种的想法。2004年调到杭州市农科院农作物所后,王道泽开始潜心研究。当时,他把科研基地选在了淳安县富文乡。2005年,他到淳安县威坪镇担任科技特派员。但两地相距60公里,他只好坐一个半小时的汽车两地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王道泽和他的团队终于选育出适合我省推广种植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钱江糯1号”,与当时的主栽品种“苏玉糯1号”相比,它的产量可增加7%左右,种子价格也更便宜,36元/公斤,而“苏玉糯1号”要60元/公斤,整整低了40%。2006年,“钱江糯1号”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派基层,他把新观念带去农村
  淳安县威坪镇的茶叶大户徐建美拥有100亩茶园,今年的春茶产值达120万元,他告诉记者,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效益,全靠王特派员给他们出的金点子。
  老徐说,当年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他和其他茶农一样,只能把炒制好的春茶挑到千岛湖茶叶市场上去散卖。在王道泽的牵头下,他们开始从商标的征集、选择,到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大动作。整个过程,王道泽亲力亲为。最让老徐感动的是,王道泽还帮他多方筹资38万元,成立了一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不久后,威坪镇的500亩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起来了,亩产值2500元,比以前增加了20%。“三都源”牌龙井茶还获得了2006年省绿茶博览会优质奖。
打造都市农业,他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2010年,王道泽调任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站长,工作重心从单纯的技术推广转向管理和技术服务并重。
  6月30日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杭州市植保土肥站的谢国雄等3人就来到杭州西湖区翁家山一带,检查流动农资摊贩,防止劣质农资流入市场。王道泽介绍,这是今年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新增的农资监管工作。他说,只有从源头监管,4条线并进,才能筑牢农产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能做的,就是为杭州发展都市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