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红旗飘飘

茶叶强市,他功不可没

——记绍兴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站长周煦朝

  □本报记者 王美华
  他,有着一张黝黑的脸庞;他,拥有一副敦实的身板;他,还有敏捷的思维和谦逊的姿态;他,更有一颗全心全意扑在茶桑果事业上的拳拳热心。他就是绍兴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站长周煦朝。从一名教书匠转型为农技专家,他业绩斐然。近日,记者慕名前往绍兴,近距离了解了周煦朝兢兢业业的点点滴滴。
与市长“切磋”茶业,他是好参谋
  在周煦朝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绍兴市副市长冯建荣今年4月份发来的短信,内容如下:“去年茶叶抓得好,几大主导产业茶叶抓得最好,您有功劳,今年要抓得更好!”老周说,这是领导对他带领的团队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也给了自己更多的信心。
  前几天,冯建荣又约见老周“切磋”茶业,并抛出一系列题目。老周的答卷依然非常漂亮。顺着这个话题,老周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茶园无性系良种改造是绍兴茶叶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到底改造多少面积,哪些茶园适合改造,大有讲究。他认为,考虑到气候条件,茶园品种结构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绍兴的无性系良种比例不能超过75%。说起发展规模、市场开拓等,老周更是兴致勃勃。
“周老师叫我们的茶叶‘脱胎换骨’”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吼山村村委会主任陈永尧告诉记者,他们试制的“勾山香茗”获得了这次绿茶博览会金奖,他说,这里有周老师的心血。
  陈永尧所在的小山村,老百姓一直按照传统习惯种茶炒茶,清明前后一次采摘,每亩收益只有三五百块钱。2008年,周煦朝帮助村里成立了勾山茶业专业合作社,并引进“茗科1号”新品种,对200亩茶园进行无性系良种改造。
  说起当初改造茶园的情景,陈永尧至今仍然感动不已。他回忆道,有一天,雨一直下个不停,为了手把手地指导茶农种茶苗,老周一整天待在茶山上,直到天黑收工。老周说,种茶苗蛮有讲究的,天下雨有利成活。他自己不在现场,不放心。
  几年下来,新茶园已经郁郁葱葱,老周也时常进行指导。今年春茶期间,在老周的潜心指导下,清香扑鼻的“勾山香茗”终于撩起了“红盖头”。
  用吼山村村民的话说,这是“周老师叫我们的茶叶‘脱胎换骨’,我们的茶山有望变成‘金银山’”。
他让茶山盛开科技花
  在群山怀抱的诸暨市同山镇绿剑村,有一座以茶文化和科技为精髓打造的绿剑科技园。里面不仅汇集了国内外26个茶叶品种,还建有专门的气象站;自主研发的名优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茶食品和茶纺织品中试车间、茶叶研究所、茶文化长廊等让人大开眼界。当科技园的主人——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自豪地介绍这一切时,时不时地会提到一个人——周煦朝。
  马亚平说,科技园的建设,老周始终参与设计、规划、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确定,事必躬亲。开工前,老周带领绿剑茶业相关人员连续跑了10天,到各地取经。有时,为了一条路径的走向、坡度,老周都会较真好半天。尤其是生产线的研发、安装,他会同专家反复论证,作出科学、严谨的决策。
  周煦朝总是说,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主要靠的是大的政策环境好,各级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有力。他感到肩上的任务很重,但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