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余文胜
今年6月上中旬,浙江大地遭遇了持续半个多月的四轮强降雨,农业受灾严重。面对严重灾情,我省各级农机部门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抢收抢烘、农田排涝、抢运物资、抢修机具等防汛救灾工作,努力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尽快恢复生产。
据统计,至6月20日,全省农机系统共有369个农机防汛救灾服务队深入抗灾一线,投入防汛救灾机具6.56万台,抢修农业机械1.5万台次,安全转移农业机械5776台。
抢收小麦:收割机、烘干机派上了大用场
进入6月,梅雨如期而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它会来得如此猛烈。这段时间正是我省小麦收割时节,尚有不少麦田待收,大量湿小麦急需烘干。为此,省农机局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抓住梅雨间歇期,调度联合收割机,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全力抢收小麦。
6月10日开始,嘉兴市进入梅雨季节,该市还有12.3万亩小麦尚未收割。连续的阴雨天气,对小麦收割、烘干造成严重影响,局部地块出现了倒伏、穗上发芽和霉变等现象。
嘉兴市农机管理部门千方百计调配收割机投入到抢收中,农机技术人员则组成了一支支技术服务队,及时协调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并24小时服务于作业一线和抢修故障机。
在嘉兴鹏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烘干中心,装满刚收割的小麦的车辆排起了长队,该烘干中心24小时运行,每天两个批次烘干能力达220吨。目前,该区四大烘干中心均已满负荷运转,烘干小麦超过1400吨。
为降低广大种粮农户的损失,嘉兴市农机管理站已动员该市各粮食收储公司的75台烘干机全部加入到抢烘小麦中,一些拥有烘干设施的大户也积极加入进来,目前全市的200多台烘干机均已开足马力,24小时抢烘小麦。
连续的强降雨,也给宁波小麦收获带来严重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的损失,该市农机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抢收抢烘工作,共组织了20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310台粮食烘干机持续作业,批次烘干能力达到3500吨。同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当好“保姆”,维修保养收割机、烘干机1500多台次,到6月13日,该市成功抢收了90%的大小麦。
省农机局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20日,全省共有6893台联合收割机、748台烘干机投入麦收,共抢收小麦25.9万亩、抢烘小麦7.8万吨。
抗洪保堤:拖拉机、抽水泵显威力
在此次洪灾中,兰溪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市动用一切力量,力保兰江百里主干堤无一溃堤、决堤。在此次抗击特大洪灾斗争中,平时不起眼的拖拉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19日兰江汛情告急,兰江百里干堤加固急需抢险物料,大型机械难以施展,该市农机管理站迅速组织人员赶赴女埠、黄店等地紧急调集了28辆运输拖拉机投入到女埠危坝抢险当中。
当天下午,该站从非沿江乡村调集了61辆拖拉机分赴云山、上华、香溪抗洪抢险第一线,同时调集了22辆拖拉机在市农机管理站应急待命,并于晚上10时许投入到女埠抢险一线。6月20日,该站又根据抗洪需要调集了11辆拖拉机投入抢险,并在黄店集结了10辆拖拉机应急待命。
据统计,在此次抗洪抢险中,兰溪市农机管理站共调集了拖拉机132辆,参与抢险的机手昼夜奋战,为抗洪抢险立了一功。
在受灾地区,各地结合农业受灾实际,成立农机抗洪排涝救灾服务队,积极组织拖拉机、抽水泵等机具,投入疏通田间沟渠、抢排田间积水等抗灾工作,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少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为补种改种争取时间。据统计,截至6月20日,全省共投入拖拉机11884台、排灌机械45783台,抢运物资达15.6万吨。
恢复生产:农机身影随处可见
为及时帮助农民恢复生产,省农机局专门发出通知,允许各地对于抢收抢烘、抗洪排涝急需的农业机械,优先给予补贴安排。同时,派出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及时提供小麦机烘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争时间、抢速度,确保不误农时。
近期,正值我省单季晚稻插秧时节,趁着雨停歇间断,象山鹤浦镇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进村服务,抢时抢点开展单季稻机插工作,力争机插率达到55%以上。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种粮大户周中生近几天一边排积水,一边运送秧盘到田间,积水一排完就开始机插。富阳市的农机手们提前检修好了插秧机,雨一停就开着插秧机来到田间,挑起了该市3万亩单季稻的机插任务。
连日的暴雨,余姚市不少单季晚稻秧苗淹没,受灾严重。该市金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镇政府、农机局和防汛工作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抗洪排涝保秧苗工作。工作人员采用机埠排水、人工排水等方式对受淹秧苗进行排水,确保秧苗安全。该市还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农用机械、排灌设施等设施进行整理修复,抢排农田积水。
诸暨市农机管理站为及时指导农户科学开展灾后恢复性生产,第一时间把《灾后农业技术实用手册》发放到受灾的机手手中,并为他们开展上门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灾后农业生产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抢修、抢烘、抢种……在紧张的灾后恢复中,处处可见农机人的身影、听到农机的声音,争时间、抢速度,确保不误农时,农机已成为当前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