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6月上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相继出现大到暴雨,持续暴雨致使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水产养殖业遭重创。金华、杭州、衢州、湖州、绍兴等地淡水养殖设施冲毁,鱼类大量逃逸,亲虾鱼苗种和部分成鱼死亡。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20日,全省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到26.7万亩,水产品损失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特别是重灾区兰溪市,出现了大范围的池塘漫溢、设施毁损、鱼类逃逸等状况,渔业损失达到4850万元。
据了解,兰溪市多个乡镇街道地势低洼的养殖场区内涝受淹,鱼类、珍珠、龟鳖等养殖对象逃逸、死亡及养殖设施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17日,兰溪市鱼类与珍珠养殖受灾3.3万亩,造成直接损失4070万元,间接损失495万元;龟鳖养殖受灾1500亩,造成直接损失780万元,间接损失360万元。同时,诸暨、常山等地的渔业受灾也非常严重,经初步统计,常山县2万余亩养殖水面全部受灾,毁坏渔船2艘,冲走网具2000余副,毁坏养殖塘护岸1000米,总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6月21日,省海洋与渔业局派出3个工作组分赴受灾严重的金华、绍兴、衢州和杭嘉湖等地,了解受灾情况,研究灾害趋势,商议补救措施,指导养殖户修复生产设施,调整生产结构,补放鱼苗鱼种,开展灾后自救,努力争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各地也积极组织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帮助受灾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及时补放苗种,修复养殖设施,恢复生产。杭州市渔业部门积极组织渔民清除水中死鱼,指导养殖户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淹和损坏的池塘,捕捞、运输死鱼的工具及时消毒,防止次生灾害和疫病的发生;及时修复被损坏的养殖设施,补放苗种,尽快恢复灾后生产。兰溪市渔业部门对恢复生产及水生动物防疫方面尤为重视,指导养殖户对全淹池塘采取灾后及时带水清塘,重新放养鱼种的措施;对于设施和塘埂倒塌损失部分鱼类的池塘采取药物防病、调节水质、补放鱼种、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