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中旬开始,我省生猪收购价格呈淡季逆势快速上扬趋势,近日,猪肉均价近27元/公斤,创3年来新高——
猪价持续上涨,养殖户需谨慎
□通讯员 任锦芳 本报记者 程益新
今年上半年,我省生猪业克服河南双汇“健美猪”事件影响和饲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生产稳步发展,生猪价格逆势上扬,养殖效益明显。省畜牧兽医局预计,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1320万头,出栏116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6%和2.27%。
生猪价格经历了两轮快速上涨
今年年初以来,猪肉价格便一直处于上升通道,进入5月份之后上涨幅度开始加快。
有数据显示,今年猪价的上涨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是年初至2月21日,猪价由13.49元/公斤上涨至15.64元/公斤,涨幅为16%;二是5月9日至6月2日,猪价由15.66元/公斤上涨至17.86元/公斤,涨幅为14%。正当养殖户们觉得猪价上涨幅度即将减缓,传统淡季来临的时候,6月9日,我省13个价格监测县平均活猪价格仍然为17.86元/公斤,外三元猪为18.36元/公斤,比年初均上涨32%,比去年同期更是上涨达77%和74%。
此相关的是,养殖户的效益也节节高升,据对全省540户养殖户利润监测,1-5月,平均头均养殖利润为329元。而去年同期平均头均养殖利润仅为5元。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使得全省屠宰量明显增加。据全省肉类协会统计,1-4月全省生猪屠宰量为426.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1%。嘉兴市秀洲区1-5月生猪屠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49%。
猪价快速上涨是否正常
今年猪价上涨的幅度出乎很多专业人士的预料,绝对价格已接近2008年时的高点,但猪粮比却远低于历史高点。不过,养殖户们不必担心猪价会重演“过山车”,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说,按照《浙江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目前,猪价处于绿色区域(价格正常)。
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分析近期猪价快速上涨,主要原因是省外调入量的减少。据介绍,我省生猪自给率约80%,1-5月,全省活猪调入量120.2万头,比去年同期有较大下降;猪肉调入9215.8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6%。而全省4、5月份生猪屠宰量分别为133.56万头和134.62万头,比去年同期仅降2.2%和2.7%,对消费量影响有限。
同时,去年夏季高温、冬季和今年春季持续雨雪冰冻天气,以及近期的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异常,对养殖户特别是中小散养户生产影响较大,母猪复配率、仔猪死亡率均有较大提高。以海盐县为例,该县去年平均每头母猪产仔11.69头,全县防疫仔猪数109.9万头,至50天阉割时总数为103.2万头,平均推算全县50天仔猪的育成率为94%。
而养殖成本上升也推动猪价上涨。目前玉米价格已在2.41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涨幅达12%,配合饲料价格同比涨幅也接近10%。据全省540户养殖户利润监测,按出栏体重100公斤折算,1-5月份头均养殖成本为1445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6%,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6月份以来,猪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出现企稳迹象,随着夏季高温消费淡季来临,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预计,猪价将逐渐走稳并可能会小幅回落。面对当前猪价较高、效益较好的局面,专家建议广大养殖场户,理性思考和对待,从生猪养殖的整个养殖周期出发,科学把握补栏和出栏时间,有效规避养殖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当前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复杂,针对这一情况,省畜牧兽医局早在年初就召开了两次生猪产销形势分析会,并进一步加强生猪预警和分析,引导生产,减少非理性抛售。同时,继续加大对生猪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夏季来临,疫病防控工作又成为了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病专项防控尤为重要。据了解,省畜牧兽医局在组织多次交叉动物防疫检查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对《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规范免疫,严把五道防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为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有关专家建议,从鼓励规模养殖场发展和生产水平提高,确保稳定供给要求的角度,改能繁母猪补贴为生猪良种补贴,凡常年饲养能繁母猪在一定规模以上并佩带耳标和建立养殖档案的自繁自养场(户),进行重点扶持;对全省规模猪场(户)从本省拥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以上种猪场引进的良种公猪进行补贴,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