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节能

“用尽榨干”每一颗废料

    食用菌废料扔了,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生产。勿忘农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将其变废为宝:二次利用种菇,当饲料,作肥料,制炭棒……实现循环利用——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提到食用菌,许多人马上会想到各类美味可口的菌菇,但殊不知,其生产过程却不那么美好,不断产生的大量废料,如随意丢弃,任其腐烂发臭,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害再生产。如何加以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是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怎样突破?勿忘农集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将菇渣作为大棚作物种植的有机基质,不仅有效解决了大棚作物连茬问题,还为菇渣循环利用找到了一条好途径。在5月中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上,这一创新模式,受到与会代表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不仅如此,在勿忘农集团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后的废渣料不再是被丢弃的垃圾,而浑身是宝,或被二次利用种菇,或被制成饲料,到最后,实在不能再被利用的,则作为工业锅炉燃料,或加工成炭棒,成为工业热源。在这里,每一颗废菌料都被“用尽榨干”,真正实现了食用菌生态化、清洁化、节能化生产。这是勿忘农集团开发的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模式。
  眼下,全民倡导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推广节能技术。那么,勿忘农是如何实现菇渣料的循环利用,开展节能降耗生产的?近日,记者来到勿忘农集团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探究竟。
变废为宝,实现多级循环利用
  从去年初开始,在诸暨的浙江欣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月都要赶到杭州萧山的勿忘农食用菌生产基地,拉走五六吨用食用菌废料加工而成的饲料。虽然路途有点远,运输费用不少,但在公司总经理骆勇看来,还是值得的。他说:“这些用食用菌渣制成的饲料,猪吃后,肉色变红,肉质好,市场售价也高出不少,算一算经济账,还是划算的。”
  当许多地方还在为食用菌生产后剩下的废料,因体积大、数量多、难处理而犯愁时,勿忘农集团却已为这些废料找到了多条出路,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其实,食用菌的废料全身是宝。浙江勿忘农菇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央说,以生产金针菇为例,其生产后的废料中含有大量珍稀菇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只要在废料中补充一定量的营养料,即可用于珍稀菇的生产。目前勿忘农集团已把金针菇生产后的25%废料,实行循环利用,用于黄金菇、姬菇等珍稀菇类生产,实现了食用菌的全年市场供应,丰富了居民的餐桌。
  把食用菌废料开发成畜禽饲料,是勿忘农找到的又一条利用新路子。食用菌废料中含有大量食用菌菌丝体,这些菌丝体中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烘干后的食用菌废料,经科学加工即成猪、鸡、羊等动物的优质饲料。去年,浙江欣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吨800元的价格从基地购走了数十吨这样的饲料。周边不少养殖大户闻讯后,也纷纷赶来求购。
  除作饲料外,食用菌废料还是种植大棚作物的优良基质,也可制成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在基地菇房旁的十个连栋大棚里,记者看到,正处开花期的甜瓜,已结出不少幼果,长势茂盛,十分迷人。令人惊奇的是,种植这些甜瓜,竟不需一点泥土,种植糟里全是菇渣料;同样,在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的蔬菜品种展示区里,各类蔬菜品种也都采用食用菌废料种植,且长势喜人。技术人员介绍说,用菇渣作为大棚作物的种植基质,氮、磷、钾等养分齐全,苗期不用施肥,只需到后期加施一些磷钾肥即可,不仅省工节本,而且能有效解决设施栽培作物的连作问题。如今,基地中约有15%的菇渣被用作有机基质,用于基地内大棚蔬菜、苗木等的种植。
  当菇渣被“用尽榨干”所有养分后,最后经高温烘干,或作为高温锅炉燃料,或制成炭棒,成为很好的工业热源。陈小央介绍说,二次种菇后的废料和一些多余的差菇渣,通过高温、烘干、炭化等处理,可制成炭棒,作为工业生产热源。去年勿忘农生产了5窑的炭棒,约有25吨,每吨售价高达2000元,还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节能菇房,一年节电25万度
  除将食用菌废料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外,勿忘农集团推广的无动力风机,则是食用菌节能降耗生产的又一大亮点。
  当记者走进金针菇的生产车间时,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与室外30℃的气温相比,完全是两个季节。陈小央说,由于室内外温差大,虽然制冷机需全天候运转,但由于安装了一种最新的无动力风机装置,菇房的电能消耗要比以前减少20%以上。
  众所周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虽然实现了产品的周年供应,但由于食用菌栽培需要8℃-15℃的温度条件,温度调控主要是通过制冷机组控制,因此,电能消耗大,一般2000多平方米的菇房,每年至少需要用电80万度,加上灭菌时还需消耗大量的柴油。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仅电能消耗量大,而且生产成本高。据调查,能源消耗约占食用菌生产总成本的20%-30%。
  如何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便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由于勿忘农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位于杭州萧山江东开发区,这里原是海涂地,四周十分空旷,日照时间长,菇房吸收热量多,节能降耗显得更为重要。
  去年,勿忘农从钢铁厂高温车间的降温装置受到启发,决定在食用菌生产车间安装无动力风机,利用自然界风力驱动和空气对流原理,加强空气对换,以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果。因该装置利用室内外温差进行运转,通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自然气流原理,带动风机运转,进行排气抽风,不仅能有效将车间内的燥热、污气、粉尘气流排出,降低室内气温,而且无需电源,实现零成本运转。
  这种风机安装后,经科研人员测定温度对比,降温效果十分明显,不仅菇房的温度比原来高温时段降温5℃-10℃,而且室内粉尘密度得到稀释,清晰度增加,同时也减缓了拌料车间的菌料酸化现象。经测算,按照1000平方米的车间安装100只无动力风机计算,安装成本仅需3万元,而一年节电可达25万度,年节本约20万元。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菇房温度调控是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陈小央说,这种无动力风机,可较好地缩短目标温度所需的降温时间,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延伸阅读
循环利用和节能生产,撬动食用菌产业的两个“支点”
  食用菌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以香菇、金针菇、黑木耳、蘑菇等为主导品种。2001年以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产量年均增长10.8%,产值增长13.2%。去年,全省食用菌产量104.1万吨,产值38.1亿元,居全国第6位。全省有16个县(市、区)产量超万吨,其中15个产值超亿元,从业人员达43万人。可以说,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日益显现。省农业厅农作局食用菌专家何伯伟说,工厂化生产能耗大、食用菌生产废料的后续循环利用等环节,是制约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目前,我省食用菌生产基本以千家万户农民分散生产为主,生产规模“散、小、低”,工厂化、集约化程度低,特别是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适用技术和机械装备缺乏,产业链短,制约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广大农民在生产一季食用菌后,对废菌料大都随便丢弃,很少有人会对其进行生态化处理,给环境带来污染隐患,同时也制约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省已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20万吨,产值突破120亿元。“十二五”期间,全省将重点示范推广食用菌生态循环生产高效模式,如“水稻-稻草原料-生产蘑菇-蘑菇泥-作有机肥种植芦笋”、“牛粪-栽培蘑菇-蘑菇废料-种植牧草”等。这些发展模式,食用菌废料的循环利用是重要的一环。根据规划,食用菌生产资源化、多样化、生态化循环利用将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以上。
  何伯伟说,推广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和工厂化节能生产,实现食用菌废料资源多级利用和节能生产,食用菌的亩栽培效益可增加2000-3000元,将成为菇农增收的新途径。以去年全省20万亩食用菌基地面积计算,全省农民可增收4亿-6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