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我省昨日入梅

未来3-5天多大雨暴雨天气,务请各地加强防范

  □本报记者 葛勇进
  前天下午,省气象台宣布,我省自10日起入梅。
  目前我省上空副热带高压继续加强,且比较稳定,西南暖湿气流活跃,水汽充沛,同时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小股冷空气不断南下,冷暖气流未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昨天全省被雨带笼罩,梅雨连绵不断,雨量较大。省气象台预计,未来3-5天我省仍多大雨暴雨天气,同时气温有所升高,湿度较大,提醒各地,务须加强防范,谨防地质灾害。
未来3-5天多大雨暴雨天 谨防地质灾害
  梅雨,又称黄梅天,一般指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的自然气候现象。气候学上,当连续出现5天以上日雨量≥1.0毫米的多阴雨天气,且无连续5天或5天以上的无雨天气出现,为梅雨开始日。
  我省常年入梅和出梅日分别为6月14日和7月8日,但年际变化较大,入梅最早的年份在5月18日,最迟的年份在6月28日;出梅最早的年份在6月15日,最迟的年份为8月初。
  入梅后,降雨量增多,从昨天开始至15日我省将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降水相对集中,大雨暴雨天气较多,由于气温升高,对流加强,还会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由于这次雨带将在南北摆动,降水时间较长,时空分布不均,降水较集中,对流性可能更强,加上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壤水分饱和,局地更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和城市内涝、田间积涝等灾害,各地需密切关注最新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并加强防范。
  近期天气趋势:未来3-5天,我省将出现降水集中期,浙中北地区多大雨和暴雨天气过程。11-12日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雨,部分地区有暴雨。13-14日全省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浙北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15日全省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16-17日:全省多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
梅汛期需抢收抢播赶农时
  当前,我省已进入芒种节气。
  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而晚稻、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因此这个节气又称“忙种”。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的“三夏”大忙季节,也就是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意思。所以,“芒种”是农民朋友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节。
  而从气候变化来说,芒种后,江南地区就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眼下,我省入梅后,降雨增多,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时而暴雨不断,时而天气晴朗闷热,农事操作增加了许多难度。
  由于芒种季节降雨特征明显,农事生产要进行适当改变。有关专家提醒,当前农事需抢收抢播赶农时,抓紧晴好天气,及时收晒油菜和小麦,尽早脱粒、晒干、入库;单季晚稻要及时播种,播后加强秧田管理,防止暴雨对播种和秧苗的影响,确保秧苗健壮生长。
  黄梅时节,经常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需谨防大棚内气温过高对蔬菜、瓜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加强管理,白天温度较高时,及时接膜、通风,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夜间仍应注意棚室保温,防止低温不利于作物生长;此外,高温高湿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应严密监测,积极防治。
  6月上旬开始,我省早熟品种杨梅相继成熟,各地要抓住晴好天气,适时分批采摘。采后要及时增施有机肥,恢复树势,增强树体抗逆性。
  6月份也是我省梅汛期集中时段,降水多,强度大,又相对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各地应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密切注意雨情、水情变化,做好防洪防涝的应急准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