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缙云东方镇辽山村村民翘首以盼,村民李永忠还特地做了农家豆腐、抓了1只山兔等“珍品”,等候村里的“财神爷”——霉干菜收购商永康市花街镇雅陈村的陈祖强上门下订单。
李永忠说,辽山村地处偏远山区,出行不便,自从这个永康人上门收购霉干菜后,村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芥菜,去年他家共种了5亩,收入3万元,跟出门打工差不多。
每年上半年,他忙着给农民“送钱送盐”
除了在永康收购,这几年周边县市的乡村都是陈祖强的收购地。
近段时间,陈祖强忙着上山下乡或收购或下订单,为整年的霉干菜销售备货。16年的采购经历,不仅让他把霉干菜的买卖做大了,还结交了一群农民朋友,这友谊像菜干一样,很香。每年上半年,他忙着给农民“送钱送盐”,等下半年有了买家后,他会再次上门提货。
据陈祖强介绍,腌菜需盐量大,山区运输不方便,村民买盐也是个难题,反正去的时候是空车,他便自告奋勇当起了采购员,每次去收霉干菜时都会为村民捎上几千斤盐。
2日,笔者见到身穿蓝色T恤的陈祖强,黝黑的肤色下透着健康的古铜色,颈上划出的痧痕里写满了疲惫,爽朗的笑容里多了份质朴的天真。“加工霉干菜都是山区的农民,一分一厘都要算得明明白白,农民赚点钱不容易!”陈祖强说。
陈祖强说,以前收购霉干菜先付一半定金,近几年手头宽裕了,他便把全部的货款一次性付清,由于上百吨货物拿回家无处堆放,便暂存在村民家里,等下半年再上门提货。
去年天气冷,芥菜受冻,产量减少,加上各类农资价格上涨,让陈祖强觉得农民赚钱不容易,在深思熟虑后他主动对霉干菜收购价进行了大幅调整,从去年的每公斤7.6元,提高到今年的11.6元—12元。光这项涨价,一年他就要多付出几十万元的收购款。
网上销售,为他招来大户订单
聊起试水贩销,浓眉大眼的陈祖强说,18岁那年,看到父母为难以脱手的霉干菜发愁,他便开始了艰难的营销之路。
开始是小打小闹,想把自家的存货卖掉,没想到,做熟之后,发现这也是个大市场。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便开始帮邻居亲戚家销售霉干菜,再加上村里成立花街咸菜专业合作社后,霉干菜抱团营销之路又迈上了新台阶,他也更专业。
现在永康市许多学校食堂、菜场及金华、义乌等地的批发商都采购他家的霉干菜,而且全国各地用量较大的连锁店及制作加工点都频频向他抛来橄榄枝,一年200多吨的销售量让他忙得不亦乐乎。“销路一年比一年好,大户也一年比一年多。”陈祖强说,随着近几年知名度的提高,固定的大客户也越来越多,而且不断有人相邀加盟。
3年前,为参加金华农博会做准备,他策划了在网上进行宣传,几天后接到“湖南老铺家味道”的大订单,一年要10吨霉干菜,这给了他很大的惊喜。去年金华特产酥饼生产商也希望与他合作,提供每年100吨的霉干菜。
走精加工品牌化之路,提升传统加工业
陈祖强说,霉干菜销售以薄利多销为主,采购、送货,每天他们夫妻俩都忙得晕头转向,一年能卖200多吨,不过,“帮农民打开销路,忙点累点值得。”
对于今后的打算,陈祖强觉得传统加工业要走出困境,一定要走企业化、品牌化之路。去年他投资十几万元,引进了蒸干机和6台切菜机,改变了传统简易锅蒸的制作方法,收购的菜干经过熏蒸后能卖14元/公斤,除去燃油、运输、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公斤可赚1元。
“3年前就打算建固定的场所,可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且腌制霉干菜的机器使用寿命短,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利润空间。”对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陈祖强也很无奈。“没有类似企业可供参考,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陈祖强说,“但努力方向有,走企业化发展之路,发展精品霉干菜,树立‘状元菜’品牌,带动边远山区农民致富。”“现在霉干菜产品有了固定品牌,正在进行商品无公害论证,从长远角度打算,还要进行ISO论证。”陈祖强说,目前市场对霉干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等产品证件齐全后,他相信今后深加工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秦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