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瓜菜种业特刊

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

——勿忘农种业董事长王健敏谈公司“十二五”发展

  •   飞跃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今后种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国内种业要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同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在第三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我省种业龙头企业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勿忘农种业)董事长王健敏,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谈谈公司如何围绕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当好龙头模范,在“十二五”期间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取得怎样的突破,给我省种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怎样的新局面。
      记者: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作为我省种业龙头企业,勿忘农种业在“十一五”期间,在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王健敏:勿忘农种业发展起步晚,时间短。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农业厅充分发挥优势,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合作,着力培育壮大勿忘农种业,夯实种子产业基础。公司成立以来,在新品种研发上,采用自主选育和联合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与中国水稻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育种攻关,先后合作选育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优良品种5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有5个,其中杂交稻“中浙优1号”已成为我省杂交晚籼稻种植面积超百万亩,也是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连续5年被农业部评为超级稻,列入全国水稻主推品种之一。
      这几年,我们抓住瓜菜新品种创新研发平台、展示示范平台和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会展平台,开展瓜菜新品种的自主研发;引进筛选了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等九大类100多个适合我省推广应用的国内外瓜菜优良品种;收集、驯化、改良和保藏了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等食用菌12类80多个菌种,自主选育了金针菇工厂化专用品种“雪丽1号”,杏鲍菇新品种“美杏7号”和秀珍菇新品种“秀美”等多个新品种;合作选育了“浙石蒜1号”、“浙薏1号”和“金菊2号”等多个中药材新品种。目前,公司已成为我省确保水稻供种安全和优良瓜果蔬菜品种引种、育繁推一体的最主要供种企业。
      记者: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是提高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支撑。公司在这方面有何动作?
      王健敏:坚持科技创新,加强自主研发,一直是公司努力的方向。近几年,公司建立了勿忘农种业研究院和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牵头组建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种业共性技术、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总额的3~5%作为科研经费,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委托育种、购买品种权等多种方式获得新品种开发权,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提升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研发目标是,水稻要加快国审、两系、粳稻,特别是连晚新品种的开发。甜糯玉米重点开发品质风味好、穗长大、产量高的白糯和甜糯型新品种。积极合作研发机割油菜和菜、油兼用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合作研发。做好茄果类、瓜类、豆类、甘蓝类等优势地方品种的自主选育和合作选育开发,食用菌重点开展珍稀食用菌,特别是草腐菌的引种、选种和培育研究,开展食用菌品种提纯保纯和系统选育工作。中药材重点开展珍稀名贵中药材的组培研究。争取在“十二五”末自主选育瓜菜新品种8~10个,引进、筛选适合我省种植的新品种100个以上;自主和合作研发水稻国审品种、连晚品种、两系品种和杂交粳稻品种6个,联合选育中药材和食用菌强势主导品种各2个。
      到2015年,公司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为主,比2010年增加15%,特别是瓜菜及旱作上要有大的突破,主要农作物种子销售省内市场占有份额达70%,比2010年增加20%;其中国内市场杂交中晚稻种子销售占有率达到5%以上。  记者:种子生产基地是种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意见》鼓励种子企业采取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那么,作为我省的种业龙头,勿忘农种业在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健敏:确保种子供给,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离不开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良繁基地建设上,公司推行“自建基地、土地返租倒包、委托制种”三种模式,加强对制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探索推广机械化制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开拓中药材、食用菌和经济作物繁育生产基地建设,向国内优势区域拓展稳定的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除稳定原有的农作物制种基地外,计划新建5个良种繁育基地:
      一是浙北万亩优质晚粳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年产种子500万公斤。
      二是省外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在制种面积具有优势的区域新建一个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水稻制种基地1万亩,年产种子200万公斤。
      三是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中药材主产区新建一个500亩面积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计划投资300万元,年产中药材种子(苗)50万公斤(株)。
      四是结合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建设,搭建农作物种业研发平台和新品种示范展示平台。计划投资3000万元,配套建设玻璃温室、钢管大棚、检验、分子育种实验室等,示范基地1000亩,年展示瓜菜新品种1000多个。
      五是南繁基地建设。
      到2012年,公司建立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将达7万亩;2015年将达10万亩,比2010年的4.8万亩增加1倍。
      记者:《意见》指出:推动国内种业加快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可以说,“十二五”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新形势下,公司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十二五”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
      王健敏:《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指明了今后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意见》的突出亮点是确立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意见》的出台,在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种业发展将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意见》的出台,对勿忘农种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十二五”期间,勿忘农种业将着力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着力创建三个平台。即种业的研发平台、示范展示平台和会展平台。通过建设浙江省(萧山)现代农业创新园的契机,加大对农作物种子科研、新品种示范展示的投入力度,举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现已具雏形,为下一步开展有效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
      二是着力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合作。主要采取以下合作方式和措施:确定课题组,明确首席专家和商业化育种方向目标。给课题组前期风险投入;育成品种通过审定后给予后补助;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后给予返利。以上的合作方式和措施,实践证明成效是显著的,既探索了商业化育种的路子,也弥补了种业企业资源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势互补作用。
      三是着力加强农作物种子制繁种基地建设。按“十二五”种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基地发展规模,加大力度在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确保农作物生产供种安全。
      2012年公司力争进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二五”末进入全国种业30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