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太多了来不及生产,一次只能提供5台。”前不久,位于嵊州市黄泽工业功能区的科灵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科林接到了外省客户的电话,对方要求他赶紧发10台水稻种子发芽器过去。
马科林告诉笔者,由于产能有限,虽然公司开足马力24小时生产水稻种子发芽器,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就我们一家,生产实在来不及。”
种子发芽不均匀困扰农民
近年来,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机插技术的成熟,大大减轻了种粮的劳动强度。但是,在机械化育秧环节,如何让水稻种子均匀发芽,并在机插时实现不漏插,这一直困扰着农户。
“制约水稻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很多,温度、湿度、空气中细菌的细微改变都会让种子发芽不均衡。”嵊州市崇仁镇种粮大户沈仁山告诉笔者,以前为了让水稻种子整齐发芽他想尽了办法,可是种子发芽时霉变的现象总有发生。“看到辛辛苦苦照顾的种子发霉,心里会很难受。”沈仁山说,发芽质量不高会造成秧盘漏苗或者秧苗质量达不到机插要求,机插质量就会因此大大下降,“去年春耕时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种子的损失率非常高,大家都希望有相关设备来提高发芽质量。”
10年内投入100万元,试验掉1.5万公斤种子
农民有需求,市场就有商机。嵊州市科灵机械有限公司为了攻克水稻种子发芽率不均匀的难关,从2000年开始投入资金研发水稻种子发芽器。为成功研制出高质量的水稻种子发芽器,该公司在10年间共投入了近100万元。“光用于发芽实验的水稻种子我就买了1.5万公斤。”马科林说。
到2010年年底,发芽器的研发进入了攻坚阶段,马科林引用了微电脑来控制舱室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控制。“我们编制了程序,发芽器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农户操作起来非常‘傻瓜式’,按一下就可以了。”当马科林向笔者介绍这台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2ZF-400ZN型智能水稻种子发芽器时,一脸幸福的表情。
经过一年的努力,产品试制成功,并于今年2月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产品鉴定。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评论:该发芽器箱体顶部加装箱外空气输送风机,能及时排出箱内废气,增加箱内含氧量;箱体内设置了循环风机,保证箱体内温、温度均匀;通过编程控制箱体内温、湿度及作业时间,以满足不同种子的发芽要求;采用两套控制系统同时监控,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他们一致认为,该设备及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催芽质量高,引来袁隆平的关注
据介绍,该设备主要是通过电脑程序自动控制,为水稻种子发芽创造所需温度、湿度、养分条件,使种子发芽均匀、强壮,缩短催芽时间,批次催芽量可达400公斤以上。“人工催芽要三天三夜时间,现在给早稻的种子催芽只需要13-15个小时,晚稻种子催芽只要20个小时左右,而且种子发芽率能达到95%以上,长出的个头还差不多。”
马科林告诉笔者,因为攻克了业界难题,他这个全国独创的发芽器还引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注意。“去年,袁隆平院士特地派了农学教授来我们公司学习发芽器的操作。”据介绍,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用了科灵公司生产的水稻种子发芽器。
据了解,今年我省杭州、温州、金华等地的不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在早稻育秧前引进了该设备,普遍反映效果不错。
胡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