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农资

配方肥成农民新宠

  □本报记者 徐碧芳
  目前正值杨梅进入果实膨大期,到兰溪市马涧镇肥料经营户金立平那里购买杨梅配方肥的农民络绎不绝,金立平说:“去年刚开始卖杨梅配方肥时,农民都将信将疑,只是买点试试,现在我每天都要卖出去一两吨杨梅配方肥。”自2005年,我省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应用范围也从粮食作物扩大到粮油、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如杨梅、葡萄等。
测土配方施肥,催生配方肥
“过去,农民施肥像撒胡椒面一样,毛估估,总以为化肥撒得越多越好。其实化肥尤其是氮肥使用量越多,会造成土地酸化、板结,耕地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省农业厅有关土肥专家告诉记者,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一些地方土壤本身就富含磷,而所种作物需磷量又少,就要少施磷肥,既节本增效,又可保护环境。配方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合理配制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肥料,配方肥针对性强,肥效和利用率高。
  据介绍,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支持下,从2005年开始到去年底,我省累计采集了土样20万个左右,对全省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一次体检,基本摸清了全省各地土壤养分状况。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特性,为我省的主要农作物制定出了不同的施肥“大配方”。2009年,我省制定发布了179个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肥料配方,涉及全省水稻、大麦、小麦、油菜、花生、茶叶、芦笋、竹笋、长豇豆、胡柚、蚕桑、草莓、玉米、山核桃、西瓜、贝母、柑橘、脐橙、蚕豆等多种(类)作物。去年省里又组织召开了农作物肥料配方认证会,审定并形成了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主推肥料配方,极大地扩大了配方肥的市场影响力。
施用配方肥,每亩增收近百元
  说起配方肥,兰溪市常富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志林第一句话就是节本增效,他说:“我们合作社去年有2000亩田施用了配方肥,今年将增加到3000亩,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全都使用配方肥。”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种一亩水稻,按以前传统的施肥习惯要花110元,施配方肥只要70元就够了,能省40元肥料钱,而施配方肥亩产比传统施肥要增产30公斤,再加上节省的人工费,每亩能增收100元。今年虽然肥料价格上涨,施配方肥要80元/亩,但按传统施肥要130/亩,在肥料上还是能省50元/亩,节本是很明显的。
  据兰溪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陶云彬介绍,为推进配方肥应用,让更多的农民节本增效,兰溪市根据当地的土壤养分,划定了6个土壤施肥分区,确定了14个主栽农作物的11个配方肥养分配方,如水稻、棉花、甘蔗等淀粉、纤维、糖含量高的作物需钾量大,推荐采用中氮-低磷-高钾的养分配方;油脂含量较高或冬季生长的作物,如油菜等,配方施肥中的磷含量略高;叶菜类蔬菜、茶叶等,采用高氮-低磷-低钾的养分配方;茄果类蔬菜配方肥的配方为高氮-低磷-中钾-不含氯;枇杷、柿采用中氮-低磷-高钾不含氯的配方;杨梅需肥有其特殊性,采用低氮-低磷-高钾-含硼、钼、锌不含氯的配方。同时,还建立了配方肥直供和定点销售机制,构建了配方肥推广应用网络体系。
  去年,兰溪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56.3万亩次。通过配方肥直供推广,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5元,增产增收60元,合计每亩节本增收75元。
施肥建议卡,让农民都能科学施肥
  怎样让农民从偏施尿素、碳铵的传统习惯转变到因地施肥、科学合理施肥上来?
  省土肥站专家介绍,他们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农作物的需肥水平和肥料的利用率制定出了适合各种土壤类型及各种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这个卡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建议卡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当地土地有机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农作物对这些肥料的需要量。
  有了这张测土配方施肥卡,农民朋友就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需要,依照葫芦画瓢,进行科学施肥。
  尝到配方肥甜头的兰溪市马涧镇陈潭村杨梅种植户陈建清最有体会,他种了五六亩杨梅,没用配方肥之前,他每年的收益只有五六千元,去年用了配方肥,杨梅树长势明显好转,叶片厚且颜色油绿发亮,长出的杨梅品质也好,果大而甜,卖相特别好,收益达2万元,“杨梅配方肥肥效比较长,使用后土质会变松,且不像传统的化肥,如施用不当,会伤杨梅树的根。”
  据统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让我省的水稻、油菜、茶叶等各类农作物累计增产255.82万吨,实现节本增效51.65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测土配方施肥还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能源消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