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一年缴费两百元 烧菜做饭不用愁

我省近万农户坐享“气”成

沼气集中供应,让农民享受“管煤”生活

  □本报记者 葛勇进
  开关一拧,蓝色的火焰“呼”地冒出来,便可随心所欲地烧菜做饭,既不用像以前烧薪柴时那样忍受烟熏火燎,也不必像用液化气时那样担心还剩多少,而是像许多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过上“管煤”生活,这是许多农民所盼望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这样的生活,在我省许多地方已经成为现实。这就是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带给农民的实惠。近日,我省召开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现场观摩交流会,今后将大力示范推广这样的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模式。
这里的农户真有福“气”
  说起沼气的好处,诸暨市暨阳街道安家湖村赏霞畈自然村的俞国荣赞不绝口:“有了沼气,家里再也不用烧柴禾和液化气了,不仅省钱又省心,而且方便又干净。”在现场会上,当来自全省各地的与会代表到他家参观时,他满脸笑容。
  俞国荣是赏霞畈自然村沼气集中供气对象之一,去年8月开始,全村150户农户都用上了管道沼气,气源就是村里一个建在养猪场旁、占地2000平方米的沼气池,发酵原料便是猪的排泄物。
  其实,村民们坐享“气”成也经历了一番周折。前两年,猪场产生的排泄物未进行很好治理,影响环境,村民们意见不少,后在诸暨市农村能源站的建议下,养猪场试探性地建造了一个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免费提供给村里10户农户使用。没过多久,村民们发现,沼气这东西真好,不仅火力比煤气猛,且清洁又经济。于是,村民们都想用上沼气。
  去年3月,村里投资70万元,建造了400立方米厌氧池、300立方米配套池和100立方米储气柜,同时将输气管网铺到每户人家,全村150户村民都如愿用上了管道沼气。
  看着沼气集中供气带来的好处,相邻的新坂自然村也跃跃欲试,今年打算建一个秸秆沼气生物气化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全村240户村民也能和沉霞畈村民一样,用上管道沼气。
一年只需缴费200元
  俞国荣除忙农活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管理村里的沼气站,每天早上7点,他要到沼气站记录当天的产气量。5月5日,沼气流量表的数据是21597立方米,加料21车;5月4日是21530立方米,加料16车。他说,两个数据相减就是当天的产气量。当前的季节,全村一天的用气量在60-80立方米之间。如果气温低,产气量小,就要多加几车料;反之,减少加料,尽量保持产气量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保证村民用气。
  管道沼气让村民节支不少。俞国荣说,村里平均每户人家每天用气量在0.5立方米左右,每立方米需交1元的管理费,一年支出不超过200元。与使用液化气相比,按每户一年使用5瓶液化气、每瓶100元计,全年节支约300元,农户生活成本明显降低。
  沼气集中供气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据测算,1立方米沼气产能相当于0.714公斤标煤,却比标煤减少2.97公气二氧化碳和0.025公斤二氧化硫排放。
“十二五”,管道沼气气更足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省农能办有关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推进农村沼气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施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抓手,努力推动户用沼气向整村集中供气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我省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5.4万只,各类沼气工程14366处,年产沼气1.7亿立方米。
  与蓬勃发展的户用沼气相比,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据省农能办统计,截至去年底,我省已建成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61处,总池容达5万立方米,年产沼气400多万立方米,让近万户农户过上了“管煤”的生活。
  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在现场会上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制定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建设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降低建设成本,探索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沼气集中供气产业规模,力争我省农村能源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