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菜贱伤农”,保险应有所作为

  编辑同志:
  每亩地农民交9.8元保险费,蔬菜卖贱了可拿到最高187元的赔付。今年1月,上海安信农保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探索以市场保险办法解决“菜贱伤农”,收到良好效果。从本月起,上海市又实施“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将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纳入保险范围,并将保险时限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当前我省宁波等地出现了农民卖菜难的现象,是否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困局。笔者采访了宁波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首席承包人——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该公司农险事业部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最近也在关注上海的这一做法,并在内部达成了共识。“近期我们将与农业等部门沟通衔接,如果由政府出面推广这一险种,将在防范‘菜贱伤农’上有所作为。”他说。
  上海市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成为有效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就以“安信农保”推出的“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为例,今年保险面积57686亩,完成计划面积的96.14%;出险面积53199亩,出险率92.22%;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业内专家表示,开展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
  在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中,上海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
  宁波市政策性农险共保体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蔬菜价格保险机制能否成功推行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是要由政府出面,能把这一险种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各级财政对投保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二是菜农投保率要高。“如果只有几户农家投保肯定不行。”
  上个月,商务部也表示,将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防止“菜贱伤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读者 张文胜 陈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