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日本4月份首次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事件,引起了多方关注。记者近日从省海洋和渔业局了解到,通过4月中、下旬开展的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海域生产的养殖水产品及捕捞海产品没有受到核辐射污染的影响,均可放心食用。
据了解,我省沿海地区有2个对海水和海产品进行监测的监测点,分别位于舟山普陀桃花岛海域和温州洞头三盘港海域。目前选取海带作为典型代表生物样品,开展放射性指标总β的监测。样品从现场采集后委托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进行检测,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负责数据分析和上报工作。
省海洋与渔业局防灾减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选取海带作为监测样本,是因海带分布较广,且藻类富集放射性物质的可能性也更高,可以代表采样的近海海水养殖的环境。
从目前监测结果表明,2个监测站点海带总β分别为225Bq/(kg·鲜)(贝克勒尔/每千克鲜海带,贝克勒尔是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和213Bq/(kg·鲜),被检测样品的放射性量值与日本核事故前该海域正常含量一致。“不同于空气,海水运动速度较慢,放射性物质被海水长时间稀释后,对海产品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检测出的这个剂量极其微量,对公众健康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