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专题论证“十二五”农业规划

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推进农业现代化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注重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160亿斤,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0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00万亩以上,实现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40%以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家,农产品加工率50%以上……4月29日,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论证会在杭举行。论证会上,来自我省的农业专家和领导,就《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及功能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4个省级专项规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省农业厅副厅长马柏伟和总农艺师王建跃参加了论证会。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博士认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做好农业主体工作,特别是我省合作社建设在全国处领先地位,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应围绕加强合作社发展,鼓励做大做强一批有示范性的合作社。浙江大学钱文荣教授认为,农业主体建设应延伸到产后加工、销售、运输、储藏等阶段,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专业龙头企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发展价值。
  农业发展关乎民生,专家们对此尤其关注。钱文荣认为,现代农业发展,不但要注重生产型农业发展,同时,应更加重视和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和体验型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好地深入人心。省农科院研究员徐红玳认为,如今,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叶菜类、畜禽产品的基地建设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与会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规划》提出要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和特色精品农业大省为目标,以强基础保供给、重转型促发展为主线,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突出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要求,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符合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体现了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