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云和“液态育种”创新食用菌制种

菌种存活率逾95%,一年可省木材300万吨

  不需要木材原料、不需要多次消毒、不需要人工贴膜,菌棒发菌期却能比过去缩短一半,接种效率达到传统方法的10倍以上,且菌种存活率创下了95%的新高。日前,云和师傅汤良川领衔的食用菌“液态育种”实验取得成功,顺利培育出了香菇、黑木耳、茯苓、杏鲍菇等多个品种的“液态菌种”,开全国之先河,完成了食用菌“零木料”制种技术革命。
  近日,笔者走进“液态育种”育菌室,只见里面整齐排列着一个个约50厘米高的锥形空气过滤瓶,每个锥形瓶中都有层层过滤装置,并连接着两个排气管,其中一个管道用于吸纳空气、过滤菌种,另一个则用于排出滤气。完成过滤后的菌种被培植进液态菌棒,封存进1米多高的银白色圆柱形铁罐中,每只铁罐大约能密封50公斤菌种。“采用液态育种技术之后,育菌过程对环境要求很低,随时可以进行,就连消毒、盖膜等传统工序也全都免除了。”汤良川说,现在一段菌棒只需要45毫升菌液就能制成,用一种特制的“接种枪”在液态菌棒上打三枪,前后用不了5秒钟,普通工人一天就能完成3300多段菌棒的接种工作。
  育菌效率以“火箭速度”提升,菌种成活率也随之全面提高。由于不像普通固体菌棒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这种全新的液态菌棒育菌水平非常稳定,菌种存活率超过95%,发菌期也由传统的两个月降低到1个月以内。“液态育菌法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我们将在全县推广。”据云和县农业局局长杨克法介绍,云和县的食用菌菌种年产量约为530万段,每段菌种需要消耗0.6公斤木材,推广这一彻底告别木料的“液态育种”法后,云和县每年能节省木材超过300万吨。
  尽管国内已有多个地区在着手研发液态育菌的创新方法,但都只局限于单个菌种,能同时适用于多个菌类的“液态育种”法在国内尚属首创。“为了确保菌棒质量,菌液里的氮和碳等元素都是我们自己从植物中提取,这个探索过程也让我们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汤良川说,这项新技术推广后,可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带来可观生态效益。
  崔璀 张钦炜 徐仙娥 李旭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