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他们曾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却在全国各地种茶、制茶、卖茶,华丽转身为“松阳茶师”,用他们勤巧的双手开启了财富的大门,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也让“松阳银猴”品牌茶美名远扬。近日,在第四届中国茶商大会暨松阳银猴茶叶节上,“松阳茶师”们传奇式的创业经历获得了人们的啧啧称赞——

顶级“松阳茶师”,月薪15万元

  •   □本报记者 葛勇进/文 通讯员 何迅民 官伟/摄
      40岁的孟文化是松阳县新兴乡横溪村的茶商。近日,每天采摘的数百公斤新茶,从他家的加工厂一出炉,就被客商抢购一空。看着火爆的茶叶行情,孟文化信心更足了,他说,今年的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没问题。去年,他销售茶叶 3500多万元,被评为2010年松阳十大风云茶商之一。
      3月25-27日,第四届中国茶商大会暨松阳银猴茶叶节在松阳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客商、茶商汇聚一堂,共商茶市。
      在茶商大会期间,无论是茶产业论坛、产销对接会,还是品茶大会上,都穿梭着“松阳茶师”们忙碌的身影。
      松阳茶叶产业办主任何讯民介绍说,“松阳茶师”是经过专业培训,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茶师”资格证书,并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业技术人才,涵盖了茶叶种植能手、加工技师、检验员、评茶员、茶艺师、茶叶营销员等类别。现在他们已走出松阳,在全国种茶、制茶、卖茶。
      “正是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松阳茶师’,用他们勤巧的双手撑起了松阳茶叶的蓝天。”松阳县委书记林建东如是说。
    “松阳茶师”在省外建起3万亩茶园
      春节过后不久,松阳县古市镇黄圩村“松阳茶师”黄文利就到湖北省浅丰县清萍镇,打理200亩茶叶示范基地。像黄文利这样,松阳县现有300余名“松阳茶师”在贵州、湖北、四川、江西等7个绿茶主产地建起了3万余亩茶叶基地,带动1.2万余名异地农民从事茶产业致富。
      斋坛乡斋坛村的叶深高,是第一批在外建茶叶基地的“松阳茶师”。2007年,他到贵州省正安县合溪镇建立1000亩茶叶基地,创办了正安县金林茶业有限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公司成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叶深高介绍,在外建基地,享受当地村民同等待遇,茶苗费用全部由政府补贴,每亩还可获得50元的管理费,并在创办企业、申请商标中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全程服务。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正安县已发展15万亩茶园。
      近两年,随着松阳茶叶知名度的提高,到外地拓展市场的“松阳茶师”越来越多。去年,新兴乡泉庄村的温作林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万古乡承包茶叶基地,创办宏玉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同样,古市镇三村的潘关女等一批“松阳茶师”异地创业,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名优茶,并收购茶青进行加工,又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
      县茶叶办主任何迅民说,“外建基地获取原料,化解资源要素瓶颈,在有限的区域内实现无限发展,逐渐成为松阳茶产业借力发展战略,形成了‘种全国’的发展模式。”“松阳茶师”在外建基地搞茶叶加工,不仅带动了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本县土地资源、采茶工短缺等问题,有助于松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天价”炒茶师月薪高达15万元
      炒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售价。“松阳茶师”们大都身怀高超炒茶技艺,有的虽然自己家里没种茶,却整天与茶叶打交道,在每年春茶开采时,就专门受聘于茶厂,提供炒茶服务。他们不仅掌握着茶叶身价的高低,而且收入十分丰厚。
      新处乡庄后村的周荣火当“松阳茶师”已有四五年了,对于能到离家不远的茶厂里当专业炒茶师傅,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他感到十分满足。他说,在松阳只要上了点规模的茶厂,都会雇三四名炒茶师。他们的收入按炒茶技术的高低分配,月薪一般有三四千元,高的有两三万元。
      这几年,随着松阳茶叶名气大增,“松阳茶师”也声名鹊起。去年,松阳还冒出一位“天价”炒茶师。他就是松阳县新兴乡高丰村的方永庭,受聘于四川省峨嵋山市九里镇,专门为当地茶农进行技术指导,月薪高达15万元。当然,这样“天价”茶师在松阳并不多见。
      更有不少“松阳茶师”凭借一技之长,大胆创业,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如作为较早一批取得“松阳茶师”资格的孟文化,自1994年开始种茶、炒茶,不断摸索,逐步走到加工销售行列。2003年,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孟文化到庆元县办起了当时当地最大的兴龙香茶厂,当年就生产松阳香茶3万余公斤,此外,他还受聘担任了周边7个茶厂的技术辅导员。经过几年的发展,孟文化成立了松阳县雪峰云尖茶业有限公司,公司联结了松阳、庆元、福建等地的3000余亩茶叶基地,带动了三地不少茶叶种植户、加工户增收致富。
      目前,已有200多人走出松阳,在四川、湖南等地当炒茶师傅。如今,炒茶已成为松阳不少年轻人青睐的一门新手艺。
    5000茶师带动近10万农民增收
      松阳茶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造就了许多种茶、制茶好手,他们把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培训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茶、制茶方法。随着“中国绿茶集散地”等金名片的获得,松阳茶叶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松阳茶师”的名气也逐渐变大,不少省市的茶农、茶企老板纷纷到松阳请“师傅”,不少“松阳茶师”也凭借着一技之长大胆创业,实现了由茶农到茶商、由“小老板”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
      据统计,目前,松阳经过培训并取得“松阳茶师”证的共有5000余人,在这个人口仅23万的小县里,每40人中就有1人是“松阳茶师”。其中500多名常年在外创业,足迹遍布贵州、湖南、湖北等绿茶主产地。“松阳茶师”们带动本县8万名茶农和1.2万余名异地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267元增加到2010年的6047元,其中来自茶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链接
      茶产业是松阳县的支柱产业,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产业、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源于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
      2010年,松阳茶叶总产量9100吨,产值6.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6.0%;地处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5.12万吨、交易额17.8亿元,分别增长21.9%、43.5%。“松阳银猴”品牌价值更是高达10.49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