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 鹏)日前,来自全省各市农机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共聚台州路桥区,共同谋划我省农机化“十二五”发展。与会者纷纷就“十二五”发展目标、面临问题、发展前景等畅所欲言。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机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极富成效。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总投入达64.3亿元,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33.8万台(套),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从原来的43.3%提高到61.8%,设施栽培面积达159万亩,比2005年增长63.9%。
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认为,目前,我省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省农机局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围绕农业“两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装备、作业、服务、科技、安全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率达40%以上。
全省的发展目标让各地农业部门信心十足,各地已围绕当地实际制定了计划。杭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将通过实施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工程等七大工程,争取每年拨付不少于1000万元的农机化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农机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在宁波,除了推广主导产业所需的农机具之外,该市今后还将建设一批精准农业、智能化设备、信息化应用推广基地,建立4个国内领先的农机信息化示范应用区,示范带动该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率在60%以上,率先在“十二五”末进入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丽水市则要在特色主导产业的机械化上大做文章。据该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五年将大力提升茶叶、蔬菜、食用菌等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茶叶机械化加工率在90%以上,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率在50%以上,并带动茶机、食用菌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先进农机具的应用推广,势必有力带动农机工业的发展,不少农机企业对此信心满怀。位于台州市路桥区的浙江隆皓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这几年获益匪浅。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该公司开发的杀虫灯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前景广阔。“预计今年的产值可以超过1亿元,比去年至少翻一番。”
抢抓机遇,为“十二五”开好局,已成为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和众多农机大户、农机企业的共识。
链接:
“十二五”农机化工作重点
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普及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探索建立农机报废更新补偿机制和回收制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废农业机械。
提升作业水平。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扩大标准设施大棚、喷灌滴灌等设施装备应用,加快推进茶叶及名特优水果生产、蔬菜及食用菌栽培、农产品贮藏保鲜、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作业。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0%。
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区域性农机维修、育苗、烘干、加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推行“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服务。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提高农机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升科技水平。加快水稻育插秧、油菜收获、茶叶采摘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警农协作机制,深化“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田、场院等道路外农机安全巡查制度。积极开展危及人身安全农业机械的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机安全专项治理,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