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程益新)省委、省政府近日连续推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举措,极大地振奋了我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和渔业企业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昨天,记者连线了有关人员,和他们分享喜悦和激情。
舟山:打造现代渔业强市
“《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我们深受鼓舞。”舟山市普陀远洋渔业总公司总经理吴布伟这两天特别开心,“以前我们捕鱼缺少计划,现在我们要以工业的思路抓海洋渔业发展,让远洋捕捞业从量的提升跨越到质的提高上来。”吴布伟说,自从国家把舟山定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后,他们就在更新改造老旧渔船、建立销售体系上下功夫,《意见》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都将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他们发展远洋渔业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以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海洋综合开发。《意见》中的这段话对指导我市‘十二五’渔业发展意义重大。”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外经外事处处长陈斌告诉记者,舟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以远洋渔业建设为重点的,“十二五”期间,舟山要培育全国最大规模远洋船队,培育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全球化战略思维的企业经营人员队伍,建设本土远洋渔业综合配套基地、中西太平洋岛国金枪鱼基地等,把舟山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渔业强市。
宁波:提高海产品附加值
“我们企业以前一直为科技投入、研发力量不够而苦恼,如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这对我们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宁波新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加工鱿鱼产品为主的出口型企业,总经理张洪波告诉记者,如何把海洋生物中的动物蛋白转变成适合不同国家消费者口味的食品,一直是他们研究的重点。可此项投入费用高、难度大。
张洪波的愿望很快就能成为现实。宁波市“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规定,到2015年,该市要在海水增养殖、海洋信息、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保健食品等领域建立10个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实施一批海洋科技试点示范工程,取得一批海洋产业核心技术,转化、应用和推广一批海洋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实现全市海洋高技术产业总产值300亿元,海洋高技术产业关联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使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