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会稽山下播丰年

省海洋与渔业局举办“科技进园区、服务促增收”活动

  •   本报讯 (通讯员 卢艳)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已过,随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动植物都进入生长期,水产养殖业也开始进入育种育苗、种苗放养时期。
      3月9日至11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在绍兴市举办“科技进园区、服务促增收”活动,举办现代渔业园区培训班,发布“2011年度渔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组织参会者参观了省级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
      听说本次服务活动有个为期3天的培训“重头戏”,全省100多位水产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赶紧放下手中的农活,赶过来“充电”。他们渴盼了解最新的渔业养殖业政策、各种新型技术,以及如何建设现代渔业园区。
      “现在养鱼越来越讲科学了,同样一亩塘,懂不懂技术效益要差好几倍。”养了数十年鱼的绍兴县孙端大畈渔场场长夏云祥说,现在养鱼正赶上好时候,他们合作社加紧筹划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这次省里来举办培训班,专家的讲课比春雨还来得及时。温州苍南县明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加育,一直低着头,认真地记专家的讲课内容,还不时地翻讲课资料对照。他告诉记者,最近,他一直在自学养鱼技术,但是不少内容看不懂,如今有专家讲课,以前看不懂的资料,总算看明白了。
      2010年我省全面启动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按照“定规划、抓试点、探路子”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园区规划,出台建设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支持投入,全年共认定省级创建点239个。2011年是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之年,我省计划创建各类省级现代渔业园区80个以上。
      本次“科技进园区,服务促增收”活动有个重要内容,就是实地参观已经建成的现代渔业园区——位于绍兴县滨海工业区内的绍兴绿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在这个水产养殖面积超过2800亩的园区内,13万多平方米的养殖温室、中华鳖繁育基地、观赏鱼繁育基地、大型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渔业养殖设施,让养殖户大开眼界。“想不到水产养殖也可以像办工厂一样搞。”桐庐香山水产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荣强说,从今年起,他们合作社也将启动现代渔业精品园区建设,其中水、渠、电等基础设施已经开始施工,这次参观的不少内容可以借鉴。
      更让养殖户们感兴趣的是该现代渔业园区内的养殖新技术。在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指导下,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虾鳖混养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显示出很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可以增收千元以上。另外,底部鳖鱼混养技术、大棚设施养殖技术等新技术大规模运用,也引起大户们关注。
      绿源公司总经理丁国才的介绍,让养殖户们再次体会到发展现代渔业的好处,这个2800亩的园区,年总产值超过了1.1亿元,平均亩产近4万元。“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水产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绍兴县兴隆水产专业合作社社长何兴龙说,“参观了现代渔业园区后,我们更加感觉到,今后现代渔业不再是传统的行业,而是成了以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行业。”
    活动现场,养殖户争相领取资料。 梁臻 摄
    链 接
    2011年养殖渔业十大主推品种和五项主推技术
      十大主推品种: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珍珠蚌、海水蟹类(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杂交鳢“杭鳢1号”、黄颡鱼、泥鳅、坛紫菜、厚壳贻贝。
      五项主推技术:新型混养、轮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大棚设施养殖技术,底增氧养殖技术,稻田养鱼等种养结合技术,浅海贝藻养殖技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