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牛早茶是永嘉县独特的茶叶良种资源,具有上市早、品质优、种植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全县6万亩茶园中,有近九成是乌牛早茶,乌牛早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去年,永嘉县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县生产名茶5300吨,产值1.2亿元。全县38个乡镇中有28个种植推广茶叶,涌现出了20多个茶叶专业村,共有8000多户约2.8万人常年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近年来,该县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大做文章,更使这个独特优势产业熠熠生辉。
科技服务
强基础
近年来,永嘉县茶叶科技人员积极推广应用茶业生产加工新技术,为广大山区茶农做好技术服务,夯实产业基础。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永嘉县不断加强对乌牛早茶苗的繁育与新基地的建设,充分挖掘乌牛早良种资源的优势,先后共建立苗圃基地2000余亩,累计出圃优质纯正乌牛早苗木2亿余株,不但满足本县用苗需求,还为其他地区提供茶苗,推动了茶时良种化进程,提早了各地新茶上市的时间。
目前,全县共有7个茶树优良单株品种,近6万亩茶园中除零星分散及坎边茶外,几乎全部实行良种化。永嘉县也三次被省厅农业厅评为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为此,永嘉县农技人员积极引导和组织茶农参加名茶制作加工、标准化采茶、无公害栽培、茶树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三次300人次的培训,累计受训人员已达3000人次以上。为提高制茶工效,该县还积极推广机械化加工技术,先后引进名茶多功能茶机1700多台,机械加工率占茶叶生产量的80%以上。此外,该县还狠抓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昆虫信息素、黄板等进行物理和生物防治,从源头提高产业供量。
提升质量
促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经。近年来,永嘉县参照乌牛早国家标准要求和乌牛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执行,落实多项措施,茶叶质量逐年提高,产业发展展现勃勃生机。
为指导和督促有关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该县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建立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制订企业采摘、加工操作技术规程和日常管理制度及卫生管理制度,使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都有章可循。永嘉县政府还专门出台政策,对新创建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给予奖励。
质量高低,首重安全。该县农业局联合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采取经常性检查监管,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县农业局还每年举办3-5期茶叶采制、加工、管理等技术培训班,来提高茶农的技能和质量意识。积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并认真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名茶展销和质量评选活动,来提高市民、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该县茶叶产业协会则充分发挥其在质量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做好乌牛早茶的分级、包装和质量服务,有效提升了全县茶叶的品质。
打造品牌
拓市场
近年来,永嘉县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整合、保护品牌,全面提高茶农的品牌意识,提高乌牛早茶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县政府的组织下,该县农业局、县茶叶产业协会协调整合品牌,与全县茶企达成“统一品牌”的共识。以“乌牛早”为公共品牌,全县实施“四个统一”,既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宣传。各有关企业与浙江乌牛早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明确“乌牛早”品牌供全县有关茶企业使用。该县农业局、县茶叶产业协会则对其进行管理监督,制订管理制度,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农业、质监、工商、财税等部门则采取经济、法律、行政、行业等多种手段,整顿规范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秩序。该县对乌牛早茶实行统一技术标准,执行乌牛早茶的系列标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办法。同时加强检查打伪力度,对产品质量不能按要求生产经营的单位进行处罚,以维护品牌的声誉。
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抓促销、农民抓贩销等多种形式,永嘉乌牛早茶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逐年提高,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展。目前,该县已创办了40多家茶销售企业,开办了8家省外茶叶专卖店,50多家省、内茶叶专卖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省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浙江省十大旅游名茶、国家驰名商标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十二五”目标
到201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7万亩,产值2.5亿元。每年实现产茶园改造和品种早、中、晚搭配各20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开发有机茶基地5000亩,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新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5家、省外茶叶专卖店5家、省内茶叶专卖店50家。茶叶企业中发展市、县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农业龙头企业2家,茶叶企业通过QS认证达到25个。通过农函大专业培训茶农,500个受训人员持有专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