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民俗故事、餐饮文化印上包装

景宁农产品穿上“文化衫”

  本报讯 (通讯员 林敏莉)近日,景宁县的畲乡农产品穿上了“文化衫”。生产厂家将农产品的民俗故事、餐饮文化、制作工艺流程等印在农产品的包装盒上,使农产品身价大增,成了市场抢手货。
  景宁畲乡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承波告诉笔者,昔日畲乡农产品没有经过精美包装便投放到市场,不但不畅销,价格也上不去。如今,物流公司每天托运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农产品有80多吨,车辆安排非常紧张,农产品销路一天比一天好,昔日养在深闺的高山生态农产品变成了市场抢手货,订单纷至沓来。
  据介绍,景宁县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缺乏包装和深加工,农产品常以粗放式模式销售,生态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为了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身价和知名度,去年该县对各类生态农产品制定了技术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并采取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的方式,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积极推广生态种养、立体开发模式,高山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达2.8万余亩,总产值超过了6000万元。
  东坑镇徐砻村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伟东告诉笔者,昔日该村土鸡零星进入市场,不但销量不大,而且价格也不高。如今,通过举办“鸡王”、“鸡后”选美比赛等活动,让鸡与“文化攀亲”,还将土鸡饲养方法、口味品质等内容印在包装盒上,土鸡和土鸡蛋销量大了很多。一位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到景宁游玩后看见山哈酒包装很精美,立即买了10多份带回家去。他说:“这样美的竹筒酒带到上海送给朋友,他们肯定很喜欢。”
  与山哈酒一样,香菇、吊瓜籽、山茶油、黑木耳、惠明茶等一大批景宁土特农产品,也都穿上美丽的“文化衫”,包装精美的畲乡农特产品不但成了外地游客的抢手货,也成了该县农民的致富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