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春耕备耕特刊

导向更明确 扶持更有力 措施更扎实

我省力促粮食生产高产高效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春天刚一露脸,就迎来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备耕。勤劳的人们期盼着有个好收成,粮食生产无疑成了丰收曲中的主旋律。近日,记者就今年粮食生产的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
  记者: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视,做到了早部署、早落实。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王建跃: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力争总产量800万吨的目标,今年我省将围绕“落实责任、稳定面积,增加投入、强化基础,创新机制、培育主体,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32字要求,进一步突出保护种粮农民收益、突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服务,粮食生产导向更明确、扶持力度更大、措施更扎实。
  记者:这几年,各级政府在粮食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做到层层把关,今年这方面的措施会有所加大吗?
  王建跃:今年省政府在《切实抓好2011年粮食生产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三个确保,进一步突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服务。一是开展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活动,确保春耕农资供应等服务进村入户;二是建立“一折通”种粮补贴管理发放平台,确保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惠及种粮农户;三是将省粮食生产指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列入省粮食安全责任制和新农村考核内容,确保粮食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今年,我省将首次建立各县(市、区)、乡镇主要领导与产粮乡镇和村联系制度。各县(市、区)、乡镇主要领导都要分别联系一个产粮乡镇和村,定期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眼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高涨,各级政府出台的种粮扶持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省里种粮政策主要有哪些?力度是否有所加大?
  王建跃:今年,省里种粮扶持政策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是通过两个提高,突出对种粮农民收益的保护。一是提高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标准,将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含规范化粮食专业合作社以及杂交稻制种基地农户)的补贴标准由每亩20元提高到每亩30元,其中省财政承担25元,市、县(市、区)财政承担5元;二是提高订单稻谷奖励标准,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包括订单交售水稻种子)的种粮农户给予奖励,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奖励由20元提高到25元,最高每亩175元;一般农户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奖励由10元提高到15元,最高每亩105元;对交售订单水稻种子的制种基地农户,每交售50公斤水稻种子奖励由20元提高到25元,最高每亩175元。各市县也要出台交售订单稻谷奖励政策,粮食高产地区可适当提高每亩最高奖励标准,并按“谁用粮、谁出钱”的原则,落实奖励资金。
  记者:按照这个标准,农民种粮收益将大大提高,具体效益怎样体现?
  王建跃:今年,由于省财政继续加大直接补贴力度,种粮农民来自生产补贴的收入也将保持上升趋势,初步预计增幅在20%左右。以种植一季早稻、接受水稻机插和统防统治服务并交售订单粮测算,一般种粮农民最多可以享受每亩185元的省级补贴,比上年增23%,种粮大户最多可以享受每亩285元的省级补贴,比上年增19%。这还不考虑通过高产示范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单产水平提高,以及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带来的售粮收入增加等利好因素。另外,国家将继续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政策,按照去年标准,每个种粮农户至少可以拿到每亩50元的补贴资金。因此,种粮农户仅享受省以上补贴资金每亩就可以得到235—335元的补贴。
  记者:除了政策扶持和责任落实,促进粮食生产还有那些举措?
  王建跃:我省将从两个“加大”入手,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力度。中央和省出台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有关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灌排配套渠系。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产业提升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机械装备、田间作业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业“三新”技术推广。二是加大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全省建立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500个、示范面积50万亩以上,对已经建成和今年新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的水稻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实现良种全覆盖。同时,贯彻三个继续,突出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一是继续实施水稻机械化作业环节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补贴农机具种类,推广水稻机插、油菜机收和水稻统防统治作业服务;二是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三是继续实行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保险,适当扩大保险范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