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提出,浙江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畜牧业要实现现代化;浙江农业要转型升级,首先畜牧业要转型升级,要引导规模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畜禽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资源化利用企业“强强合作”,构建分工协作、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这是怎样的一种体系?主管部门是如何谋划的?它在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畜牧业发展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记者就此专访了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张火法。
记 者:近年来,畜牧兽医工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得越来越近,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请问张局长,你觉得我省当前畜牧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张火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省畜牧业还是以散养为主的传统畜牧业。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特区的建立,吸引了我省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散养大幅度下降,而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跟不上,大约在1995年前后,我省畜禽养殖量开始下滑。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经过几年努力,到1999年前后,基本弥补了散养减少留下的缺口,这个阶段可称为我省畜牧业从散养走向规模养殖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加快,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传统养殖时期农牧结合机制没有得到延续,养殖业与种植业主体间的资源循环链条断了,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此,我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畜牧业取得了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萎缩,这可称为我省畜牧业从规模化走向生态化的发展阶段。
生态化给我省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但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后来屡屡发生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除了政府加强监管,还必须从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这就是“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省畜牧业发展急需研究和突破的课题。
记 者:你觉得目前我省畜牧产业体系与当前形势最不相适应的环节有哪些?带来了怎样的弊端?
张火法:目前我省畜牧产业体系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的环节较多,具体来说,一是规模化程度提高了,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上各个规模养殖场主体还是分散的,政府监管仍然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各个场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影响了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产业化发展加快了,但组织关系结合不紧密,利益机制联结不密切,在产业波动较大时,利益分配很难协调,养殖环节仍然相对弱势,产业不稳定、不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三是饲料产业发展促进了我省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但规模化养殖发展了,饲料产业却没有相应快速发展,甚至呈现萎缩态势,规模养殖场过多地追求自配料等生产形式,既不利于饲料产业做大、行业成本降低,也不利于安全监管。
总之,养殖、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各环节之间,企业的“心”是不贴紧的,都更注重自身利益。可以说,现有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关系,已明显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限制了我省畜牧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必须通过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从深层次破解诸多问题的症结,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 者: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你曾经说过,其难度可能比当初推动传统规模养殖向生态规模养殖转变还要大。主要难度在哪里?
张火法:生态规模养殖重在投入,主体相对比较单一,而新型产业体系构建要重新调整养殖、饲料供应、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推动他们从松散的买卖关系走向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关系,牵涉到多个部门、多种主体,这是最大的难点所在。近两年,我们在龙游、义乌、萧山等地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涌现了萧山农法、龙游龙珠、义乌丰和、宁波爱卡、南湖金鸿等一批新型产业体系典型。
记 者:对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构建,目前你们有哪些设想?
张火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也逐渐有了初步思路,主要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
一是鼓励规模养殖场(户)联合建(办)合作社,散户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建立小区,以合作化推进规模化;二是鼓励合作社、大型规模养殖场联手省内主要饲料加工企业、有机肥生产企业、人工受精公司等,合资创办饲料企业、有机肥加工厂和人工受精公司,以合作化实现专业化;三是鼓励合作社、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屠宰加工业,以合作化提升产业化;四是鼓励规模养殖场联合建办的合作社,通过统一喂料、饮水等设施设备,统一防疫、养殖等技术标准,加强与饲料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等的对接,统一品牌经营,以合作化发展标准化。
只有通过构建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映、利益相关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各个环节的不同主体才能自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生产。
记 者: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今年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火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关键之年。浙江畜牧业必须走一条持续、健康、生态、安全的发展之路,既要保障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又要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更要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将加快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试点进程,加强示范,进一步剖析、总结、提炼各个点的经验,为下一步全省出台相关政策做准备。我们还打算组织若干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甚至农机等行业主体参加的对接会,促进各方的交流合作,让典型现身说法,逐步统一行业思想,加快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构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再出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当事企业很可能就会被直接淘汰。我感觉这种对食品质量安全“零容忍”的时代离我们已经不远了,换句话说,构建一个能为社会提供优质、丰富、安全的畜禽产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留给我们主管部门和行业主体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任重道远,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