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3·15服务特刊

电视购物等成消费投诉热点

在这些领域消费,得悠着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汽车、房产、旅游、家电等大宗消费日趋增多,电视购物、网购、团购等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省消保委的统计显示,手机通信服务、汽车消费、电视购物等成为近年来消费投诉的热点,老百姓在消费中需要更加谨慎。
投 诉 热 点
通信服务
连续三年“独占鳌头”
【案例回放】
  宋女士很少用手机上网,上网流量是包月30MB(每月5元),但是今年2月4日出现流量费被扣225.22元的情况。“4日当天,我用的是无线网络,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可通信服务公司查询的结果是增值业务费用225.22元,我就不清楚他们是如何计算流量的?这实在让人费解。”
  对此,当地通信服务公司回复,客户办理30MB的套餐,超出后按照0.01元/KB收取,计费是正常的。如果客户使用无线网络上网,网络连接如果没有接收成功的话,会直接连接到GPRS网络使用。最终,该公司对宋女士产生的费用还是按照5元套餐折算,退还其差价215.22元。
【消费提醒】
据省消保委统计,去年全省通信服务投诉总数达1057宗,已连续三年位居服务类投诉首位。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收费不合理、擅自开通业务、未及时变更套餐、优惠规则不明晰等方面,其中,关于价格方面的投诉371宗,占投诉量的35.1%,投诉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强行扣费、计费系统出错产生费用、未提供服务仍扣费等方面。
  手机消费者还面对着种种霸王条款。比如,要求手机有话费余额时,才能查“通话详单”;手机“充值卡”,“预存的话费”设置有效期;推出的优惠业务,只针对新用户,老用户无法享受;公司系统问题或操作失误引起的乱收、多收话费问题,消费者发现就退还了事,通信服务公司不负任何惩罚性赔偿责任等等。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科学选择“手机套餐”,理性看待山寨手机,慎重回拨陌生电话,妥善保存服务协议和交费凭据,警惕对待“互动节目”,有效避免各种手机消费中的陷阱。
投 诉 热 点
电视购物
后来居上成热门
【案例回放】
  淳安县千岛湖镇的寿先生在看电视购物节目时,看到有则广告很神奇,一头白发使用了魔发梳后黑发奕奕。看过电视广告后寿先生心动了,就订购了一套倩美魔发梳,价值299元。两三天后魔发梳按时邮寄到了,寿先生于2010年12月13日按照魔发梳上的说明书使用,后来发现自己的头皮过敏,寿先生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医生诊断为使用魔发梳头皮过敏。结果,寿先生请假挂了3天盐水,医药费用合计452.99元,事后他要求商家赔偿,但对方一直没有为其处理。
  随后寿先生于2010年12月22日向当地工商部门“12315”进行投诉,经过当地消保委的3次协商,商家才同意退还寿先生购买魔发梳钱299元,医药费不予承担,由寿先生自己解决。寿先生表示,对魔发梳公司及其电视购物广告将不再信任。
【消费提醒】
  电视购物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态,已成为一种非常吸引消费者的购物模式。但是,由于交易形式的特殊性,双方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面对面交易,一些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不太注重售后服务,不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一拖再拖。近年来,电视购物的投诉成为消费维权领域中的一大热点。
  据介绍,在电视购物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5方面的陷阱,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方面,广告忽悠,干扰了消费者的理性消费。电视购物节目内容往往非常夸张,主持人情绪激昂,语音、声调也非常高,搞得气氛非常热烈,最后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调动起来。
  第二方面,售后服务没有保障。一般的电视购物,通过快递公司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都是先付款后验货,在维权的时候显得非常被动。
  第三方面,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因为是先付款再验货,如果出了问题也没有办法去保障。
  第四方面,产品经常是三无产品,厂家找不到,经营者在投递时伪造、虚构经营主体、地址、单位名称等情况,时有出现。
投 诉 热 点
汽车消费
创下历史新高
【案例回放】
  祝某等五位消费者在江山市某农机汽贸有限公司购买了某品牌汽车。该车辆投入使用后,发动机部件质量出现问题,导致五位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他们多次找到汽贸公司负责人,提出更换发动机的要求,但厂方答复只能作免费维修。五人随后向消保委投诉,要求厂方免费更换发动机,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经过技术鉴定,该车发动机确实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但五位消费者也都存在超载的问题。经调解,该汽贸公司同意为五位消费者均更换价值6万元的新发动机。
[消费提醒]
  近年来,汽车产销增长迅猛,有关汽车的投诉量也快速增长。据省消保委统计,2010年,全省消保委共受理汽车投诉591件,同比增长94.4%,创历史新高。
  在汽车投诉中,因汽车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占67.34%。另外,汽车投诉中合同纠纷占10.15%,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汽车销售商存在将翻新车、事故车当作新车出售、不按约定时间交车、新车配置与合同约定不符等情况,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汽车维权普遍存在着取证难、鉴定难、退换难等“三难”。汽车维权中最难的一项,就是取证难。由于消费者不具备汽车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很难
  看出汽车维修方面的猫腻,往往是在发现问题时才发现证据已经丢失了。此外,由于请专门鉴定部门检测费用很高,
  面对高昂的检测成本,大多数
  消费者只好无奈地选择了放
  弃。由于很难区分汽车故障是
  由质量问题造成的还是由于
  车主自身使用不当造成的,所
  以汽车退换方面的纠纷一直
  也是汽车投诉的热门问题。
  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车
  辆正常保养或受损到汽修店或4S店进行修理时,车主要提前弄清车辆需保养的项目或汽车损坏的部位、需要更换的配件,向工作人员问清维修程序、工时费用、所需时间等。如果汽车出现较大故障,要注意保存证据,如车辆损坏时的照片、维修记录等,这些证据对维权非常重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