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植树文化大观

  我国植树造林源远流长,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古往今来,植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形成了独特的植树文化。
  植树节 1919年我国曾规定清明为植树节。1927年,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植树节改在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植树谚语 俯拾即是,如“要想富,多栽树”、“到处绿葱葱,旱涝影无踪”、“今朝栽上一山苗,来年桃李满山坳”、“千杉万松,吃穿不空”等谚语,寓意深刻,颇具教育意义。
  植树谜 在浩瀚的谜海中,有不少与植树造林有关的谜语,别有情趣。如:谜面为“国有林”,猜一种常见的绿化树(谜底:松);谜面为“植树节,广植树”,打两个字(谜底:栉,麻);谜面为“植树”,打一字(谜底:亲);谜面为“冒雨植树”,打一字(谜底:霖);谜面为“路旁植树”,打一字(谜底:格)。
  植树诗 唐代白居易的“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栽”、柳宗元的“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满城隅”、杜甫的“奉乞桃树一百株,春前为送浣花溪”等,既道出了诗人热爱绿化,身体力行,又激发了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堪称植树诗之玑珠。
  植树风俗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植树亦如此。三国名医董奉给人治病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者植杏树,少则一棵,多则五棵;西周名将沙俊其英勇善战,每打胜一仗,就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种杨树,以示庆祝;海南省的黎族青年确定爱情时,女方要赠男方两棵“订婚树”;湖南湘西的苗族生了小孩必须种一棵树,以后每增一岁,再种一棵。 (缪士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