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春风吹绿之江大地

——我省春备耕纪实(上)

  本报记者 程益新
  今年,种粮的政策特别给力。春节一过,国务院出台十措施扶持粮食生产;2月底,我省召开全省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今年省财政将安排3.6亿元资金全力扶持粮食生产,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的目标;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各项配套政策和举措。
  这一项项政策犹如一颗颗“定心丸”,让种粮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信心更足,也让之江大地掀起了一股春耕备耕热潮。
政策给力,农民种粮充满信心
“今天请来的都是优秀种粮大户,请大家谈谈新一年粮食生产有何困难?种粮、增收有什么要求?”近日,奉化市农业部门请来6位种粮大户代表畅谈心声,共商新春“种粮大计”。“国家的种粮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种粮积极性。”种粮大户竺海龙说,去年粮价一涨,自己多赚了5万元,今年要再接再厉,争取多种粮、多售粮。村民邬烈全说,他有两大担心:一是资金紧缺,二是工人不好找。农业部门负责人立刻表示,今年将继续发放粮食预购定金,缓解大家的资金难题;当地还计划将小麦列入订单收购,并承诺一定会恪守订单合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奉化的座谈会,只是我省各级政府力挺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增加粮食补贴,提高最低收购价,全市完成190万亩、80万吨粮食生产任务。龙泉市向多家合作社发放专门为当地土壤“量身定制”的配方肥,为增产打下基础。绍兴市越城区制定《农民种粮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健全农民补贴监督员队伍,规范粮油补贴工作程序。台州市路桥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发放种粮补贴,确保粮农资金到位。
资金到位,粮农种粮劲头更足
  嘉善县西塘镇礼庙村种粮大户包友根今年种了120亩小麦,眼下麦子还未成熟,他就已在准备早稻种子了。“去年,我买了一台插秧机,1万个秧盘加一台机器,总价18万多元,政府补贴后,自己只掏了3.5万元。”包友根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260亩晚稻,今年他打算继续扩种。
  据了解,今年我省各级政府首先保证粮农资金到位。绍兴市首批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615万元已下发到各县(市、区),比去年提前了近2个月;截至2月中旬,湖州市吴兴区新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3亿元,其中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含)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早稻每亩60元的补贴;去年12月,开化县《2011年粮农农资综合补贴面积清册》就已下发进村公示,近5年来该县共落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8万余户粮农享受到惠农政策实惠。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现在种粮有补贴、买农机具有补贴、科技投入又有补贴,我们种粮能获得政府的重视,干劲自然更足了。”武义县种粮大户高跃平对国家越来越重视种粮很是开心,他说,今年一定要多种粮、种好粮,积极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带动农户一起致富。
上下联动,“两区”建设如火如荼
  近日,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村的田畈上,20多位施工人员正在抢晴天挖沟、筑路。该区农林局农牧科长汪玮炜说,这片农田共有3200亩,全部按市级粮食功能区的标准建设,计划在今年5月份完工。据悉,鄞州区今年将完成1.4万亩标准化的粮食功能区建设,每亩补助1000元,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承担。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春备耕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要求各地要把“两区”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保质保量完成全省111万亩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上下联动,共建“两区”。宁波市今年加大了资金统筹力度,安排“两区”建设资金在3亿元以上,全市要基本完成105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主导产业示范区1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8个;台州市日前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单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德清县近日召开“两区”建设推进会,确立今年为当地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年”,重点完成4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和4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建设任务。“种粮政策给力,资金扶持到位,‘两区’建设如火如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种好粮?”温州市种粮大户协会会长陈庆福说出了粮农的心里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