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农作

常山:

用工业理念建设示范园

  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00亩,建有无公害秀珍菇、金针菇标准化生产基地,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和食用菌深加工基地,年栽培能力3000万袋。总投资2500万元,配备冷冻、罐头与饮料加工、检测、菌种生产、科研等设备,形成集科研开发、菌种生产、栽培示范、技术培训、产品加工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优质高效食用菌生产基地。
  园区一期始建于2001年3月,建有标准化菇房3万平方米、工厂化周年栽培大棚1050平方米、实验大楼2000平方米。园区二期征用土地100亩,新建种子种苗基地和工厂化栽培菇房1.5平方米。目前,进驻园区的有天乐食用菌研究所、碧盛食品有限公司、绿尔康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2002年,园区被衢州市政府授予“绿色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园”,2003年被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省科协授予“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5年,园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点”,并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2007年,园区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常山江牌秀珍菇先后被认定为“浙江名菇”、“衢州名牌产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
  园区以品种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和设施模式优化三个环节为重点进行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农民的生产,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园区先后实施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省农业标准化推广项目、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和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等十余个,开发了以秀珍菇设施化栽培、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栽培和海鲜菇工厂化栽培为核心的新品种、新技术。
  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借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食用菌栽培、加工、市场为核心,以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走食用菌产业化集聚之路,建立了“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机制,改造了传统食用菌运作方式,探索了食用菌的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和组织方式,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龙头,带动大批专业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并迅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块状经济,为食用菌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