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一一股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我省以来,全省各地的气温就一天天下降。前天早上,杭州的最低温度降到了0.7℃,白天最高温度只有5.4℃。早晚走在大街上,迎面而来的寒风让人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冬天。
乍暖还寒,虽然寒冬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它不死心,不时会抓住一切机会卷土重来。面对不时造访的冷空气,人们不禁要问,今年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吗?
4月中旬可能出现“倒春寒”
气象专家介绍说,“倒春寒”是指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致使气温低于同一时期的气候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天气气候现象。
当前正是春备耕生产开始的日子,浙南地区的春茶早已吐出新芽。对农民朋友来说,最担心出现“倒春寒”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每年3月初开始,暖湿气流开始活跃,但冷空气势力仍很强盛,冷暖空气往往交替出现,气温变化幅度大。常年3月份都会有2-3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冷空气影响我省。3月份我省降水量平均值浙西南地区为150-204毫米,其他地区110-150毫米;平均气温浙北地区为8.6℃-10℃,其他地区为10℃-12.6℃。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春播期间,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3月份将有4次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全省接近常年略偏低,起伏较大,西部山区最低气温可能只有1℃-2℃。4月上旬后期至中旬,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春寒或“倒春寒”天气;总降水量浙北地区全省比常年略偏少,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少,4月上旬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的可能性较大。
历史上,我省出现大范围的“倒春寒”天气共有8年,分别为 1963、1972、1976、1980、1984、1987、1996、2010年,多发生在4月上旬,其中浙北地区出现“倒春寒”概率最多,有17年。去年4月13-16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1997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倒春寒”天气,对我省早稻育秧、春茶等作物产生较严重影响。
3月份开始我省从南到北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时期。“倒春寒”是我省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也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当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连阴雨3-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各地务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防范。“倒春寒”天气发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采取“夜灌日排”、“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
回暖尚需时日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据中央气象台播报,今冬我国经历了1987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季。这个冬天全国68.9%的区域为冷冬,仅10.1%为暖冬,其余为正常。
冷久了便盼望温暖的日子早点到来,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天气会真正开始回暖呢?气象学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称为回暖期,日最低气温≤4℃的为终霜期。预计今年的回暖期浙北、浙中地区在4月中旬(杭州常年4月2日),比常年偏迟;浙南地区在3月下旬中后期(温州常年3月25日),接近常年或略偏迟。而终霜期浙北地区和浙西山区出现在4月上旬(杭州常年3月29日),比常年略偏迟;其他地区出现在3月中旬中前期(温州常年3月9日),比常年略偏迟。
春天的天气,孩子的脸。虽然这几天阳光明媚,春意浓浓,但从周日开始,好天气又会戛然而止。根据预报,6到7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全省又会有一次降雨和降温过程。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雷媛 李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