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写真

他让“国宝”飞出深山

——记省农业厅驻江山坛石镇横渡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陶忠良

  •   本报记者 程益新
    陶忠良(右一)与养殖专家探讨银耳鸡的发展。
      银耳鸡是我国稀有的白耳系蛋肉兼用型鸡,也是我国唯一一例白耳朵的地方鸡品种。1983年,它和江山乌猪和白羽乌骨鸡同时列入《浙江省畜禽品种志》。2006年8月,它作为我省8个畜禽地方品种之一,入选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正式成为“国宝”。2009年,江山市坛石镇横渡村的银耳鸡年出栏量达11万羽,2010年,出栏量达到22万羽,翻了一番。这其中,省农业厅派驻江山坛石镇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陶忠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任后的调研
      去年3月23日,是陶忠良上任的第一天。第二天,他就走访横渡村的养鸡户。“我们村有两个大型养鸡场,500羽以上的养殖户有75户,平时我开车转上一圈就要6小时,更不要说还要跟养殖户们交谈了。”横渡村村支书王喜祥对陶忠良当天的表现记忆犹新。他说,来之前,他就对村里的养鸡情况作过了解,到了以后马上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跑田畈、爬山坡,发放调查表格,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村民收入及存在的问题等,并不时地做着笔记。“当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陶忠良
      访遍了村里所有的养殖户。”
      第三天,陶忠良便召集村干部和养鸡大户们
      开会,把调研情况和对银耳鸡产业发展的一些想
      法和大家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了在银耳鸡的品牌、
      质量、包装上进行改革的思路。之后,他就银耳鸡
      产业发展与文化促进相关问题在全镇进行了调
      研,写出调研文章供镇、村领导参考,其中创建市
      级示范合作社、组织开展银耳鸡文化节庆活动已得到了采纳实施。
    人人都成为养殖专家
      横渡村虽说是个养鸡专业村,可村民的养殖技术不高,产量一直上不去。
      洪江根是村里的低保户,过去靠种地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苦。2009年,他看到别人养鸡效益不错,也买了1000只鸡苗。可由于缺乏养殖技术,没及时给鸡打防疫针,鸡苗全军覆没,洪江根一下子对养鸡致富失去了信心。陶忠良得知洪江根的遭遇后,立马上门对洪江根鼓劲:“养殖技术不懂可以学嘛,我会邀请专家来做讲座的。你养3000只鸡,我保证你能赚3万元。”这是2010年陶忠良对洪江根的承诺。
      不久,江山市畜牧兽医局的专家来了、省畜牧兽医局的专家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来了、省农业厅的专家也来了,各种培训班、帮扶结对推进会是一场接着一场。“每当专家要走的时候,养殖户们都争先恐后地记下专家们的电话,总觉得听不够,希望他们能多来几次,村民的致富欲望很强烈,而我作为联络人也深感责任重大。”陶忠良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陶忠良积极协助坛石镇及横渡村争取农业项目经费100多万元,其他厅(局)及市、县落实到镇、村的经费915万元。如今,在横渡村落实了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发展项目,将新建鸡舍1300平方米、改建鸡舍8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100立方米、种植牧草100亩等。
    土鸡“飞”出深山
      酒香也还需勤吆喝。陶忠良认为银耳鸡的质量上去了、产量上去了,可还得卖出个好价钿。
      为了宣传银耳鸡,陶忠良专门邀请了省城的几大媒体到横渡村采风、拍摄专题片。今年年初,《都市快报》在了解了横渡村的情况后,特地举办了一场银耳鸡的现场销售活动,1400只鸡当场销售一空。“活动之后,不断有杭州市民打电话来问还有没有货,甚至有酒店老板想让我们长期供货。”王喜祥说。“现在银耳鸡很俏。2009年银耳鸡产的蛋1元一个,到去年11月涨到1.5元/个,现在最高卖到1.8元/个;鸡价也由20元/公斤,涨到春节时的44元/公斤,还供不应求。”王喜祥说,往年基本在本地卖的银耳鸡,现在销往了福建、江西、上海等地。本来鸡要养到2.5公斤左右才卖,现在养到1.5公斤,贩销户就上门付定金给养殖户,把鸡预订走了。“陶指导员实现了他的承诺,现在平均每只鸡净利润在10元以上。”
      虽然陶忠良的农村指导员工作即将结束,可他早已把横渡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任期的结束,不代表工作的结束,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是长期的责任,特别是横渡村的发展已成为我今后工作的一部分。”陶忠良如是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